而且他投資的其它幾個科技公司,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要不是訊盈科技集團母公司的主營業務,滿足了香江人民通訊的剛性需求,盈利一直很堅挺,他的公司早就陷入財務危機了。
可是就這兩三年高科技行業的投資失利,還是讓業界對小超人的眼光和投資能力大為質疑。
尤其是曝出微訊公司瀕臨倒閉,盈利遙遙無期的新聞後,更是讓訊盈科技集團的股價大跌。
以前的香江小超人,科技新貴李哲凱老闆,偉光正的商界榜樣,現在幾乎都快淪為反面教材了。
老牌商業大佬們在批評教育後代,指責其好高騖遠不踏實時,都已經有人開始拿李哲凱舉例了。
李哲凱為了維持股價,保證投資的幾個科技公司能繼續運營,東拼西湊,四處舉債,好不容易才維持住了局面。
別看他身價幾十億,但那都是虛的,論起現金流,還真不一定有秦川多。
做生意就是這樣,資產有時候很值錢,有時候又一文不值。
資產和現金流到底哪個更重要,還真沒有統一判斷標準。
比如秦川前世的微軟公司,一直號稱在企業賬戶上留存了,企業在零收入的情況下,足夠運營十八個月的現金流。
經營狀況越牛的企業,越不缺現金流,資產也越值錢。
反之,如果企業遇到經營困難,就越會缺錢。
完全不會因為你企業規模大,現金流就多,而且資產也會越來越貶值。
李哲凱現在別說拿一千萬出來裝個X,就算拿幾百萬出來,都夠他心疼的。
擱前幾年,他也是手上隨隨便便有好幾個億現金流的商業大佬。
別說幾百萬,幾千萬拿出來,都跟玩一樣。
那時的李哲凱在香江呼風喚雨,好不得意。
可就是這兩三年,幾次新銳高科技公司的投資,讓他深陷泥潭,無法自拔。
高科技公司,看上去成長快,投資回報高,但潛在的風險,也是傳統行業的幾十倍,上百倍。
因此,他只能咬牙切齒的瞪著秦川二人,什麼都做不了。
拍賣仍在進行,喊價聲仍然在持續。
“四百八十萬,第一次。”
“四百八十萬,第二次。”
“五百萬。”
“好的,五百萬第一次。”
“還有沒有人出價,五百萬第二次。”
“五白三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