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眼進入十二月,氣候變得寒冷,而亞洲的金融局勢,也變得寒冷。
東南亞的金融危機,終於演變成為亞洲金融風暴,國家的領導人好幾次在國際和國內表態,人民幣是絕不會貶值的,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會承擔自身的責任。
老百姓也開始關注這場氣勢洶洶的亞洲金融風暴了,他們從電視上獲知了訊息。
大街小巷有不少人議論,不過說到的大都是表面三大塊,能夠看出這場金融危機之中商機的人寥寥無幾。
與其他很多的外貿公司不一樣,新世紀有限責任公司的員工變得異常忙碌,他們的薪水沒有下降,基本維持原狀,這已經非常不錯了。
賈雲茂的臉上,時常都掛著笑容,上海之行收穫巨大,半個多月的時間過去,賈雲茂還在肉疼,當初公司只是拿出了五十萬美元,如果膽子大一些,拿出來更多的人民幣購買韓元,那賺取的錢就更多了。
廖凡民預計的沒有錯,儘管有韓國政府的支撐,但韓元沒有堅持多長時間,進入十二月,韓元如同寒流一樣開始冰凍,黑市上匯率兌換甚至跌破了2000比1。
賈雲茂還想著出手,再次購進韓元,但廖凡民不看好,廖凡民認為,這個時候如果收購韓國的公司,則可以賺到很多,因為韓國的公司已經大規模的貶值,甚至是破產,用買白菜的價格買進韓國的公司,可以坐等公司升值,但這絕不是新世紀有限責任公司能夠做的事情,唯有歐美的那些公司,以及金融大鱷,才有資格做這樣的事情,因為他們有雄厚的資金。
新世紀有限責任公司能夠做的事情,就是緊盯匯率變化,抓住機會,從中撈取一些好處。
賈雲茂沒有食言,回到公司之後,就兌現了與廖凡民之間的口頭協議,出去上海之行的所有開銷,已經交易所收取的相關費用,賺取的美元近三十萬,廖凡民與公司各自獲利百分之五十,在徵得廖凡民同意之後,公司以市場價格將美元兌換成為人民幣,合計一百二十萬的人民幣,匯入到廖凡民在銀行設立的賬戶之中。
賈雲茂已經不將廖凡民看作是十八歲的大學生,而是看作了生意場上的精英,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他與廖凡民商議,聽取廖凡民的意見建議。
貸款一千萬盧布的事情,已經有了訊息,公司委託的國外的公司,基本辦好了此事,只是貸款的一千萬盧布,需要透過新世紀有限責任公司的進出口代理權,以及有代理權衍生的貨物交易,才能夠匯到公司的賬戶上面,這是大事情,賈雲茂必須要親自出面去做。
這就是打擦邊球了,新世界有限責任公司是做外貿生意的,每次貨幣的交易,都牽涉到貨物的交易,可這一次不一樣,僅僅是貨幣的交易,所謂貨物的交易,不過是幌子。
“廖凡民,你推薦的人需要到位了,三天之後我需要出發,前往俄羅斯去操辦貸款事宜,必須確保這筆貸款萬無一失。”
“董事長,我舉薦的人,不需要跟著您到俄羅斯去。”
“為什麼,你就如此信任我嗎,我們這可是做生意。”
廖凡民看著賈雲茂,很坦誠的開口了。
“董事長,就算是我跟著您到俄羅斯去,也沒有多大的作用,更何況我舉薦的人,對於外貿生意根本不懂,去了只能是增加開銷,當初董事長代表公司與我簽署的合約,那是為了彼此信任,現在局勢慢慢的明朗,我也就不需要做出那麼多的承諾了。”
賈雲茂對著廖凡民豎起了大拇指。
“廖凡民,與你合作是很愉快的事情,你舉薦的人,馬上就到公司來上班,公司按照普通員工的底薪支付工資,依照你的能力,舉薦的人才絕對不差,公司可不想失去這麼好的機會,廖凡民,我這樣做,你沒有意見吧。”
因為是週六,公司裡面的人不多,就連秦玉華都沒有到公司來。
通訊不方便是很痛苦的事情,手機全面鋪開還需要大半年的時間,現如今的手機價格過於昂貴,效能也不是很好,以模擬手機為主,賈雲茂曾經建議廖凡民買一個,不過廖凡民沒有同意,帶著手機到學校去過於的拉風了。
連著撥過去好幾個電話,廖凡民才得知廖福貴已經辭去民政局門衛的工作。
腦子裡面的第一想法,就是廖福貴回家去了。
外出打工的農民,有一個習慣,每一份工作結束的時候,都會回家一趟,一來是看看家裡的父母家人,二來是將存下的錢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