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份總結是在第九十九章的時候動筆寫的。雖然還沒有完結,但是我也大概能夠看到這一卷的盡頭了。所以就先來動筆寫寫本卷總結。
第二卷是從5月18日開始寫的,到現在滿打滿算已經過去了六個月的時間。
真正寫到這個時候才發現,居然都已經半年了。開書前我可從來沒有想到這一卷會寫這麼多,這麼長的時間。
而且中間還經歷了被追訂打擊到不想寫、沉迷跑團、旅行、新工作、準備考試等等一系列事情,最後能夠大體按照預期的那般走到結束真的是可喜可賀。
這一卷裡認識了不少新朋友,但仍舊有不少老朋友還在。
謝謝大家在半年的時間裡不離不棄,陪這一卷走到了最後(鞠躬)。
貝克蘭德的故事在《星之匙》這本同人的創想之初就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模糊的輪廓。
因為這裡是詭秘之主的主舞臺,是希望之地,是克萊恩的魂牽夢繞之地。各種意義上的。
所以,早在動筆寫這本書的時候,關於“貝克蘭德”就已經做好了計劃。
在這一卷裡,計劃以向文修利復仇為明線牽引劇情,實際則以克萊恩的親友團面基為暗線,輔以最讓我著迷的維多利亞時代的案件解密。
我必須要讓伊格納在貝克蘭德見到大家。
因為我想要透過伊格納的視野看被克萊恩守護著的世界,想要透過伊格納的話語讓克萊恩知道,大家都在努力的奮鬥,都充滿希望。
在這樣的目標驅動下,我儘可能的讓伊格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面基了有可能在貝克蘭德出現的大家,面基了佛爾思,面基了休,面基了蘇茜、奧黛麗、威爾、老頭伊恩、格萊林特子爵、梅麗莎、班森,甚至還任性的寫了鄧恩、戴莉、弗萊……還在小周未來妹夫的位置上努力了一把。
過程很歡樂,我寫的也很開心。
接著,既然寫到了“倫敦”,那麼難道不應該寫寫在霧都倫敦裡發生的那些撲朔迷離的案件嗎?所以我也動筆寫了,把神探夏洛克“粉色的研究”、夏洛克未敘之章的故事融入了詭秘的世界觀裡。
我寫的很開心,雖然大家並不喜歡看。
最後,貝克蘭德篇透過一個“大事件”,收攏所有故事裡表現的意向,引向主題“就算深處漆夜,也要記得你的手中始終握著通往希望的鑰匙。”
嗯,這是我對於“星之匙”的一種解讀。
原作中“星之匙”原本的意義應該是開啟星空的鑰匙。
但是某種程度上,我認為,星星代表著黑暗裡的希望和光
“星之匙”,就可以延展為發現希望的人,保護希望的人,進一步的延伸為“希望”的守護者與看守者。
而這件事,也正是“門”先生一直在做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對於亞伯拉罕、門途徑和這個途徑序列1星之匙情有獨鍾的原因。
——希望,和守護希望,是人類在歷史長河中最閃耀的光芒。
不過,“希望的守護者和看守者”是一個很難表現的主題。
雖然大致有一個概念,但要寫得好並不容易。
如果要寫得好,必須要做出一些犧牲,不然無法體現黑夜。如果要寫得好,寫的事件也必須宏大,不然無法體現“希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