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到這句話之後,幾位老教授紛紛對視,眼中的情緒極為複雜。
有欣喜也有落寞。
欣喜的是這樣的人才在他們FD大學,而落寞的則是來自於對比,與這個年輕人相比,他們這一輩子似乎太過平凡了。
強忍著心中的激動,一位老教授說道。:“那我們現在可以把那些樣本的資料輸出進去來嘗試一下嗎?”
“完全可以。”蘇長青一攤手示意無所謂。
“用來測試的樣本檔案就在E盤裡面。”谷教授這時候提醒到。
開啟電腦上的E盤,裡面有一個名為樣本的資料夾。
開啟這個資料夾之後,他發現裡面足足有1萬多個PDB格式的檔案。
PDB是一種圖形檔案,裡面存著的是藥物的3D結構。
熟練地把這些東西一股腦地匯入那個虛擬的細胞,然後每測試完一種藥物之後,就重新分裂一個細胞,保證每一次的實驗結果完全一樣。
看到這一幕,那位老教授湊到谷振華身邊。
“這些實驗技巧,現在連高中都教了?”
他已經做科研很多年了,並不瞭解現在的學校教育。
谷振華搖搖頭:“哪有?就只教過些簡單的控制變數法,沒有足夠的動手經驗,哪裡會意識得到這些細節。”
一直關注自己女兒教育的谷振華,對於這些還是非常清楚的。
“嘖嘖,如果沒有人教過他這些的話,那他自己的悟性,或者說天賦確實是非常驚人了。”
頭髮花白的教授如是說道。
1萬種樣本的測試需要進行一定的時間,於是蘇長青便和這些的學術介面的老教授交流了起來。
約摸著20多分鐘過後電腦給出了結果。
根據研究所給出的標準,這1萬多種樣本里面,最後只有15個滿足要求。
蘇長青皺了皺眉,理論上應該是給出四個答案的。
十五比起四來講還是多了太多的不確定性。
“諸位請稍等,我再完善一下。”蘇長青叫停了程式,回到了原始碼的介面。
幾位老教授本想說15個結果已經可以了,他們可以接受這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