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書華不動聲色地在教室裡走動,順勢來到了蘇長青的背後。
眼睛瞟了一眼他筆記上的文字。
心中微微驚訝,眼底不僅閃過一抹讚歎。
他沒有說什麼,而是繼續著自己的大綱內容講吓去。
時間轉眼來到了十點整,臨近下課,不少學生的眼神中又重新煥發出了光彩。
看著又活躍起來的一眾學生們,老教授的內容也已經講到了最好一頁。
他推了推眼睛,望著臺下一張張年輕的面孔,沉聲道。
“我知道我講的很枯燥,照本宣科,平淡如水。”
學生們紛紛抬起頭來,靜靜地聽著。
“可是我已經在這個崗位,同樣的內容,講了幾十年,心態不再年輕,這很正常。可是你們,不應該。”
“你們都是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大部分人的年齡,還不到二十,活力,熱情,進取,理應都有,可一節課下來,沒有幾個人認真在聽。”
有些學生的臉上此時已經露出羞愧的神情,覺得老教授一把年紀了,自己確實不應該。
但是也有一名學生舉起手說道:“可是教授,這些通識教育,實在是讓人提不起興趣來啊,尤其是我們很多學理工的。”
“是啊,教授,有時候真的想不通,大學設定這些通識課程的意義是什麼。”有人帶頭,就有人也鼓起勇氣來發問道。
老教授的臉上笑容依舊:“無論是我講課枯燥也好,還是你們覺得通識教育無用也罷,這都不是你們消極的理由。”
“想想你們十二年苦讀來到這裡是為了什麼,想想FD的校訓是什麼。”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有同學回答道。
“沒錯,這句話出自《論語·子張》,意思是學習要廣博,堅定,並且要有敢於質疑的精神。”老教授讚許地看了一眼那個回答提問的同學。
“你們上課,是來學習知識的,如何能因為客觀的原因去自我消極呢?人生,無論何時都應該是主動而積極的。”
“通識教育,為的是讓你們明白,幾千年來的思想變革之下,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科技的發展固然重要,可若是少了人文的關懷,就難免會走上歧路。”
比如說第三帝國。
蘇長青不由得想到,科技是把刀,如果少了正確的思想去使用它,就會變成像第三帝國那樣,成為人類史上的災難,而非福音。
一眾學生紛紛沉默了,包括之前提問反駁的那兩位。
“三十年前,我講課比現在還枯燥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