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近衛軍面對的對手連機槍都沒有,自然不需要改變自己的戰術,對於使用栓式步槍的帝國近衛軍士兵來說,散兵線只會削弱他們的區域性火力密度,只有在進攻衝鋒的時候,才會使用,並且還要讓手搖式加特林機槍跟隨,來保持稀疏的火力密度。
火力密度在這個時代,就是戰爭決勝的王道!
當然,帝國近衛軍敢用散兵線戰術衝鋒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帝國近衛軍的炮兵裝備的榴彈炮具備時代碾壓技術優勢,發射的榴彈可以先一步將敵人的密集隊形送上天堂,所以在進攻的時候不用擔心會遭遇敵軍的排槍橫陣。
否則,散兵線衝鋒的話,一旦撞上敵軍的排槍橫陣,很容易被排槍橫掃。
在李維上輩子那個世界歷史上,即便到了甲午戰爭時期,日本和清朝的軍隊對戰,也是依靠密集的排槍戰術對射。
可笑的是,當時的清軍明明具備比日軍射速更快的單兵槍械,卻在對射之中屢戰屢敗,充當著運輸大隊長的職務……
不錯,被後世詬病的甲午中日戰爭,清軍是在具備裝備優勢的情況下,被日軍擊敗的!
無論是海軍還是陸軍,清軍都具備裝備上的優勢。
而比起被慈禧挪用了軍費的海軍艦船,戰鬥力受到不小的削弱,陸軍的裝備還是不錯的,畢竟陸軍裝備的維護費用遠低於海軍……
然而,當時充當陸軍主力的淮軍,拿著更好的武器,卻被日軍一路從朝鮮平推到旅順……
打出了讓清朝高層陷入自我懷疑的潰敗……
要知道,開戰前,由於軍隊人數和裝備上的優勢,清朝高層普遍有一種優越感,否則慈禧也不會明目張膽的貪汙軍費。
就因為連慈禧都覺得此戰沒什麼難度,才會貪汙軍費!
結果打起來才知道,戰爭並不是看誰的人數和裝備好就能贏的……
可以說,甲午中日戰爭就是翻版的抗美援朝,只不過雙方扮演的角色剛好是相反的……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甲午中日戰爭相當於揭開滿清最後一次遮羞布了,清朝實在是敗得太丟人了!
連當時身為世界霸主的西方列強,都感到不可思議。
勞埃德看著遠處正在被屠殺的自己人,本能的趴在地上。
這一剎那的警覺讓他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他剛趴倒在地上,就聽到頭頂不斷有子彈飛過,彷彿是擦著他的頭皮射過去一般!
勞埃德連忙將自己手裡緊抓的米尼步槍丟掉,如果戰鬥還能打,這是他保命的東西,但現在這個情況,手裡的米尼步槍就是催命神符。
扔掉米尼步槍後,勞埃德趴在地上對著前方高喊道:“不要開槍,我投降!
看在上帝的面子上,求求你們,不要開槍,我投降……”
喊了十幾聲後,勞埃德終於看到一雙雙軍靴踩到自己面前,他滿臉訕笑著舉起雙手從地上爬了起來。
一名會英語的帝國近衛軍士兵踏步上前,對著遠處插著小紅旗的地方指了指,對勞埃德說道:“自己走過去,不要做多餘的事情,你就能活下來。”
勞埃德連連點頭應和,在幾名帝國近衛軍士兵的注視下漫步走過去。
而這幾名帝國近衛軍士兵,絲毫沒有押送勞埃德的意思,似乎篤定這些投降的英格蘭士兵不敢起小心思,手持查爾斯三式步槍繼續向前挺進。
戰場上的槍聲雖然沒有停歇,但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手搖式加特林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