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死,上帝他老人家現在一定在午睡!”
萊特上尉看著被對面身處曠野之中的李維叛軍士兵,用火槍射擊壓得在胸壘防線工事後面抬不起頭,或者說根本不想抬頭的手下士兵,嘴裡忍不住開始編排起正在祈禱中的上帝……
如果不是擔心上帝聽到自己的編排,萊特上尉甚至想要埋怨上帝是不是在跟哪個女天使貼身肉搏……
正所謂,見識越多的人,對信仰的虔誠變得越拉胯,萊特上尉就屬於這類人。
參加美利堅獨立戰爭前,他是一個出身平民家庭,非常篤信上帝完美無瑕的‘好人’。
從北美大陸回國後,萊特上尉認為,上帝一定是眼瞎了!
在萊特上尉瞪圓的雙眼注視下,李維叛軍壓上來的隊伍,用精準的槍法在不足80米的距離外,打的胸壘工事後面的守軍士兵只知道抱著火槍瑟瑟發抖。
守軍中勇猛的人,在起身開一槍之後,往往‘回來’的就是屍體……
對面的敵軍槍法太特麼準了,萊特上尉懷疑那個卡爾將所有槍法好的人都集中在一起,然後派過來欺負新兵蛋子!
可是,李維叛軍總共才多少人?
這壓上來的神射手足足幾千人呢……
完成火力壓制後,進攻的節奏就變得異常簡單。
呆在後方手持單筒望遠鏡,看到這一幕的卡爾少將嘴角划起一絲理所應當的笑容。
忠於李維大人,自然會變得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火槍壓制對手的同時,一門門有效射程很坑的臼炮被抬運上來。
這個時期的臼炮跟後來的迫擊炮雖然都是曲射拋物線的射擊方式,但完全是兩種物件,射程賊近不說,準頭還不佳。
所以,想要利用拋物線提升命中率,就只能把臼炮抬到跟火槍手排槍站立的位置差不多的距離上,才能保證大部分炮彈都落入工事後的敵軍人群中,而不是飛到莫名其妙的地方……
不過,這些上個世紀就在整個歐陸流行的臼炮,也有一個優點。
就是足夠輕便,兩三個人抬著走一點問題都沒有,佈置的時候也很簡單,放在地上隨便擺弄一番,連後坐力都不需要考慮,臼炮因為構造問題,後坐力都傳遞到下方的大地上了。
這比那些野戰炮在佈置陣地時,需要花費的功夫和時間節省許多。
一門門臼炮就佈置在負責火力壓制的近衛步兵橫陣後面,然後同時打出一輪齊射!
這一次,胸壘工事後面的守軍士兵終於撐不住了!
火槍壓制他們只要縮起腦袋基本上保命沒問題,但走拋物線的臼炮開花彈,那可真的是在身邊一發發落下!
只要離得近一點,就會被爆炸的氣浪和一些小物件弄得遍體鱗傷,這時候死亡反倒是一種解脫!
稜堡防禦體系為何會被歐陸淘汰?
就是因為臼炮配合開花彈,在數學幾何的佈置下,會讓稜堡防禦體系中的守軍士兵如同在阿鼻地獄中煎熬一般。
作戰意志不夠堅定的守軍,面對敵人的臼炮開花彈射擊,不用敵人攻進來,自己就會扛不住投降。
“這……這麼近使用臼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