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行會的代表們雖然無法要求下面的打工人跟法軍拼命,但他們卻能刻意引導下面的打工人,讓他們從心底深處憎恨法軍,由此來引爆革命。
瑞士當初脫離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其中就有這些城市的行會富商的幕後黑手。
所謂的民意其實就是他們的意志!
李維得到這個彙報後,立刻命令馬尼德派遣軍情總局的探子,調查瑞士地區的‘民情’。
很快,李維就得到彙報,瑞士地區這片土地對君主制度並不是很感冒!
最重要的是,這次瑞士戰爭的失敗,大多數富人和平民階級,都將責任推到瑞士國王頭上,他們認為這是國王引起的戰爭。
瑞士人不介意自己的宗主國是法蘭西,但他們不想要頭上出現一個不知昏庸還是英明的君主!
所以,瑞士王國的各個州和城市,打算組建一個聯邦制國家,由聯邦議會來決策。
多數人議會總不至於犯糊塗吧。
至少,從機率學的角度來看,多數人決策肯定比一個人決策更不容易犯錯。
至於軍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對於一個不需要承擔國際軍事義務的附庸國來說,並不算什麼大問題。
當然,李維同意建立瑞士聯邦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那些投降的城市代表願意在瑞士聯邦成立後,額外給法蘭西帝國提供一筆可觀的政治獻金。
並且由於瑞士聯邦處於法蘭西帝國的保護之下,不用維持太多的軍隊,每年可以提交更多的賦稅給法蘭西帝國。
這次戰爭讓瑞士人出現了普遍的厭戰反戰傾向,因為法蘭西帝國的全面入侵和瑞士國王頒佈的義務兵制度,導致大部分瑞士家庭都有家庭成員參軍上戰場。
結果戰爭打完後,不光輸了個底朝天,還讓瑞士人沉浸在失去家人的痛苦之中。
所以,瑞士人寧願認法蘭西帝國這個老大,也不想在以後繼續面對戰爭。
說白了,瑞士人被李維打服了!
對戰爭產生了畏懼!
瑞士國王在得到法蘭西帝國建立聯邦制國家的公開要求後,徹底絕望了。
最終,瑞士國王只被允許帶走隨身生活用品,留下所有的私人和家族財富,帶著自己的親眷離開瑞士,併發誓永遠不會踏入瑞士的國土。
給瑞士國王一家人留條性命,就是李維開出來的條件。
能少打一座城市,就能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至此,瑞士戰役結束,瑞士的各個城市選出代表,進入瑞士首都伯爾尼,組建瑞士聯邦議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構。
瑞士聯邦在法理上作為法蘭西帝國的附庸國存在,對軍隊警察的規模都有著嚴格的限制,並且不準研究軍事武器相關的科技,法蘭西帝國會派遣宗主國督察組,在瑞士聯邦的首都常駐。
除此之外,法蘭西帝國的稅務總局會在瑞士聯邦設立分局,監督和收繳瑞士聯邦上貢的稅金,瑞士聯邦需要將收繳的全部稅金半數上繳給法蘭西帝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