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18世紀全面戰爭> 270 比利時附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70 比利時附庸 (1 / 3)

“陛下,來自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威廉姆斯.阿諾德已經來到杜伊勒裡宮宮外,請求覲見。”

“讓他進來吧。”

威廉姆斯其實早已抵達巴黎,不過直到李維在法蘭西登基稱帝,法蘭西共和國變成法蘭西帝國後,才召見對方。

這自然是為李維接下來的政治規劃做準備。

在等待的過程中,李維腦海裡已經調出馬尼德提供的關於威廉姆斯.阿諾德的資料。

對方雖然是土生土長的比利時地區布魯塞爾人(布魯塞爾是比利時地區的首府城市),但卻不是貴族出身,只是一名普通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

後來法蘭西大革命爆發後,比利時地區因為遭受法軍的入侵,在法軍駐紮期間,比利時地區湧入大量的法蘭西大革命思想。

不得不說,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對平民階級的吸引力十分巨大,哪怕法軍在比利時地區無惡不作,但法蘭西大革命的思想卻被大多數的比利時平民所接受。

原因無他,比利時平民同樣飽受貴族階級和教會階級的壓迫!

而法軍的入侵,第一個被打敗摧毀的就是當地的貴族和教會勢力,讓普通的比利時平民有了接觸大革命思想的機會。

法蘭西大革命思想為何在歐洲的傳播速度緩慢?

就是因為其他君主制國家都將法蘭西大革命相關的思想傳播工具列為禁物,如果不是李維派遣法提斯建立了林登萬兄弟會,法蘭西大革命思想根本無法在歐洲其他地區傳播開。

即便是李維上輩子那個世界歷史上,法蘭西大革命思想的傳播,也是伴隨著拿破崙戰爭的擴張才在歐洲流行開。

其中拿破崙法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法蘭西大革命思想的傳播,在李維上輩子那個世界最直接的後果就是:

在1848年引發了歐洲大起義,導致1815年打敗拿破崙建立起來的維也納體系轟然崩塌,強大的奧地利帝國(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崙拆解後,哈布斯堡王朝新建的替代品),被迫與匈牙利貴族簽訂和平協議,使得奧地利帝國變成了奧匈帝國這種二元制國家。

結果使得當時位居歐陸霸主地位前茅的奧地利帝國,國力驟然衰落下來,後來更是在不時爆發的民族起義矛盾中,逐漸走向末路,直到一戰時期被徹底打崩!

在李維上輩子那個歷史上,1848年歐洲大起義唯一沒有遭到波及的只有沙皇俄國,也正是沙皇俄國出兵幫忙,才保住了歐洲君主制國家的主流,除了法蘭西的君主制度被革命分子變成了共和國外,其他歐洲國家雖然在大起義中元氣大傷,但好歹保住了君主制度。

沙皇俄國的名聲也是在1848年的歐洲大起義中,達到了頂峰,直到後來的克里米亞戰爭,英法聯軍用領先了俄軍一個時代的武器裝備,幫助奧斯曼帝國擊敗沙皇俄國後,才終結了沙皇俄國歐洲憲兵的稱號。

而沙皇俄國之所以沒有遭到1848年歐洲革命的影響,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沙皇俄國落後的農奴制度,那時候整個歐洲都已經開始第一次工業革命,只有沙皇俄國還守著落後的農奴制度。

正是落後的農奴制度讓革命思想的傳播遭到阻擊,讓沙皇俄國境內的革命黨起義力量變得十分虛弱。

由此可見,革命思想的力量有多強大!

武器裝備的進步,讓人數在戰場上變成了至關重要的因素,只要能保證人手一把槍,一群市民武裝也可以利用人數優勢擊敗一支數量較少的精銳!

更不用說,革命思想往往會讓平民階級的暴動市民,變得更加勇猛。

實際上,後來的紅色主義思想,就是從法蘭西大革命思想中改進而來的。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法蘭西爆發大革命後,法軍的戰鬥力煥然一新,哪怕是普通的市民武裝都會戰力大增。

如果李維不是擁有全面戰爭系統這個金手指,他根本不可能打得過革命思想武裝起來的軍隊。

哪怕到了二戰時期,原子彈發明以前,思想層面上的武裝也可以彌補武器裝備上的不足。

日本人的瘋狂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初美國如果不是用了原子彈,各方面都落後的日本人不知道還能抵抗多久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