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舉總監察就是監督官員,簡單得很。他鬱悶的是武舉主考官這個差事。
這是因為今天和楊廣商議之時,自己嘴巴關不住、剎不住車,楊廣一拍大腿,說了句“我覺得你最在行,考慮得最周詳,乾脆你把主考官也兼任算了。”
於是乎,楊集既是武舉總監察,也是主考官。
雖然說大隋幾十年來,幾乎年年在搞科舉,但貴族式的科舉籌劃不周、影響不大、規模極小,俱是貴族子弟在比拼,十分的潦草!可以說,滿朝文武都沒有舉行如此大規模盛事的經驗。
全都靠自己帶頭來搞。
當然,他也明白楊廣的意圖,楊廣並沒有指望首屆武舉就能招攬到什麼大才、天才,他倉促上馬,不過是藉著軍方訴求的東風,為武人啟動一個唯才是用的理念而已,他圖的不是現在,圖是的長遠的未來。
可再草率、粗糙、潦草,那也是面向全國武士的武舉啊!
更要命的是,全國武士都來了,時間已經相當緊迫了!
“……”蕭穎、柳如眉聽了楊集的話,深感無語。蕭穎以一種幾乎生無可戀的口吻道:“武舉迫在眉睫,郎君決定怎麼做?”
楊集說道:“自然是將之前的章程推翻重建了!”
武舉比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你不如人就是不如人;不像科舉,考科舉的時候,就算你把文章寫得花團錦簇,考官因為個人喜好,有的覺得好,有得覺得不好,最是容易出分歧和糾紛了。
。。。。。。。。。
許國公宇文述的府邸位於崇仁坊,他因為有擁立之功,再加上本人善於鑽營,因此深得楊廣信賴。
達官貴人都希望搭上宇文這艘大船,繼而使自己的地位有所提升,每天上門求官、求升遷、拉關係的達官貴人絡繹不絕,使許國公府前廣場車水馬龍、連綿不絕。
幾乎所有京官都知道宇文述有兩大愛好,首先是愛財如命,早在開皇年間,宇文述便家資鉅萬,寶庫中的奇珍異寶多不勝數。
其次是喜歡收假子;收假子其實就是魏朝、周朝家兵制的延續,當年關隴貴族各大門閥手中動輒有家兵數萬,這些家兵都跟隨主人之姓;像宇文述,他的先祖本姓破野頭,不過是宇文氏的家奴而已,但是隨著他的父親宇文盛和本人的強勢崛起,他們再也不承認自己是家奴出身的人,而是以宇文皇族一支自居。
到了開皇年間,楊堅廢除了不利天下穩定的家兵制,強行讓世家門閥的家兵改回本姓,家兵制便漸漸消失在大眾眼前,但是暗地裡,關隴貴族又用認假子方式將家兵制延續了下來。更讓他難以調查的是,這些假子都以本姓深入軍隊,控制了底層軍權,這就是關隴貴族根基所在,想動他們十分困難。
宇文述在先帝時期就收了無數假子,傳聞他有假子三千,這些人要麼是武藝高強的武士,要麼就是文采斐然之士,只不過先帝楊堅對此控制極嚴,因此宇文述只敢偷偷摸摸的收。
但是隨著楊廣登基,自己地位的提升,宇文述借武舉來收假子的心,一下子又膨脹了起來,他希望把乙榜那些出類拔萃之士都收為家奴般的假子,然後透過自己的關係,將他們安排到各個職位之上,以此來壯大自己的實際勢力。
此時他正在書房中接見兵部員外郎王世充,聽他彙報乙榜的報名情況。
王世充的祖父是西域胡人,後來遷到關中新豐縣定居,他祖父支頹耨早逝,父親支收跟他改嫁到霸城王氏的母親生活,因而改為王姓。王世充長得高大魁梧、滿頭捲髮,很有胡人的樣貌。他在開皇年間,因戰功被授予儀同三司的散官,由於他善於鑽營,便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躋身於朝官行列,成了兵部員外郎。
王世充極有政治眼光,他早已察覺到楊素有功高震主之嫌,鼎盛之後便會走向衰弱,跟楊家混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於是他在眾人追捧楊家之時,早早投靠了蓄勢待發的宇文述,極盡奉承諂媚之能事,漸漸成了宇文述在朝中的心腹,若非宇文述不敢上級的收京官為假子,宇文述假子中的大太保一定非王世充莫屬。
這屆武舉,王世充和幾名同僚是乙榜的主要負責人,由於他很精明能幹,所有事情都辦得妥妥帖帖的,便成了乙榜的主導者,名義上他是聽從兵部尚書蕭瑒、兵部侍郎段文段的命令,但是他實際上是在為宇文述辦事。
榜文上漏洞便是他遵照宇文述的命令而為,向世家門閥賣個人情是其次,主要還是便於宇文述安插人。
王世充恭恭敬敬的向宇文述說道:“大將軍,截至今天,報名考乙榜的武士計有三萬四千餘人;按照榜文公佈時間、遠方考生的行程來算,該來的都已經來了。就算後期還有人聞訊趕來,頂多也就四萬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