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黎關在周國境內,東臨屏宛山,西靠黎峰,兩山對峙,如一道閘門緊守著周國屏宛城的咽喉要道。
兩側峰巒疊蟑,怪石凌空險惡,人力難過,大軍難越!
而過了這泥黎關,往後周國便再無險峻關隘,只有一些透透迄迄的矮丘低陵,是歷來兵家的必爭之地。
本來這道關隘名為黎關,但是因為周齊兩國數百年的交戰,將這裡城牆的每一塊磚石都染盡了鮮血。
久而久之,本是青灰巨石修建的城牆,竟也變成了洗不掉的泥墨色。
加之泥犁本是地獄,無歡之意,因而此地也就漸漸地被叫做了泥黎關。
南州之中國朝林立數以千計,凡人多如牛毛,區區兩國交戰之地,縱然死傷再多,也難以被那些金丹元嬰的高階修士,放在眼中。在尋常時候,此地也就吸引著一些急需煞氣修行或是煉器的低階修士,來此收集凝鍊兵煞。
只不過最近十餘日,泥黎關此地發生異變以後,從附近峰巒之中不斷地有滾滾的黑氣冒出,凝結不散,漫至附近數十里方圓,而那源源不斷的陰氣時不時化作一場又一場的黑雨,伴隨著鬼哭狼嚎之聲,淅淅瀝瀝地落了下來,一方鬼蜮在那時已然成型。
這裡雖然沒了昔日那般人氣,但卻漸漸地多了許多修士的影蹤。
在泥黎鬼蜮外大約七八十里外,有幾處修士聚集的城池,其中一座叫‘望城’的凡人城池城。
城不大不小,依著山勢水脈修建的城牆繞起來,長二十餘里,人口在二十餘萬左右,算是一處頗為繁華的地方。只不過隨著泥黎關的變故,城裡的居民有條件的都一個個地搬離,去了更遠處居住或是投親。
至今在城門處,還有馬車牛車排成了長龍,拖家帶口離去的人。
而留下來的,不是故土難離,就是無處可去。
與這種情況相反的,是那御器飛來城中的修士。
望城裡頭酒樓客棧不少,但是最好那就是養望樓,木石結構的主樓,更是有九層高,佔得地方也大,後面的院子游園好幾個,裡頭的假山怪石模樣那是叫一個奇。
修士御器飛來,一看就看到這樓,因而這養望樓自然也成了這些修士的聚集交流的地方。
……
張三本是乞丐出身,但是因為一次機緣巧合,從人販手中救下了黃大廚的孫子。
那黃大廚看張三模樣還行,不是偷奸耍滑的人,便做了擔保。張三也搖身一變,成了一名養望樓的夥計,穿上了乾淨沒有補丁的衣服,還有了人生以來的第一雙鞋子。
這養望樓,是望城中最大的一座酒樓,平時多是文人墨客高談闊論之地,想要在此地宴請他人,須得提前數日預約才行。
在平時,黃大廚的照料報答下,張三平時不僅能吃得飽,而且在那些吃食中油水也會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