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山腳下,激戰還在繼續。
遼軍此時已團團包圍秦軍車隊,並以每隊四五百騎沿西面迂迴環繞,不斷開弓射擊,並時不時嘗試趁亂衝擊秦軍車隊,各隊輪番上陣,一刻不停歇。
秦軍則用外圍車陣頂住騎兵進攻,內部的弓弩手不斷還擊,拼命堅守。
雙方交戰快一個時辰,遼軍已經休整一輪,冒險救回陣前的傷員準備再上,雙方互有死傷,都十分疲憊,不過遼軍並不準備放棄。
對於遼軍來說,他們有兩個巨大的優勢,其一就是他們人馬眾多。
其二則是秦軍只能被動防守,緩慢移動,卻根本沒有擊敗他們的可能,就算秦軍的車陣再厲害,如果不敵他們掉頭走就是了。這就是遼軍的最大優勢,耶律休哥身為老將也十分清楚這種優勢,他們是立於不敗之地才打戰的,他們的心理壓力完全沒有對面的秦軍那麼大。
對於秦軍來說,潰敗基本等於死,對於他們來說潰敗大機率還能跑,所以秦軍一定是比他們害怕打戰,一定是比他們更畏戰的。
最壞的情況損失少量人馬撤退,捲土再來,運氣好一旦和秦軍耗下去,逼得他們精疲力盡,弓弩箭失用光,士氣崩潰就能將他們趕盡殺絕。
耶律休哥信心滿滿,為了這天他已經等待許久,自大軍南下之後他其實早就出山,只不過在嬬州東北那邊牧馬,卻不敢輕易南下。
因為他帶領的只是偏師,到達嬬州西北的只有一萬多人,而在山後一帶,可能有數萬秦軍,畢竟他們如果能接連拿下朔州,寰州,蔚州等地,兵力肯定不少。
他根本就沒想過去打什麼居庸關或是各州堅城,他們兵力不容許太多損耗,打攻城戰也不是他們最擅長的,而且秦軍兵力比他們充裕,可能會在去雄關險城的道路上設伏,危險太大。
所以他想到的應對之策就是四處出擊,襲擊糧道,不斷削弱秦軍,再找機會打大一些的殲滅戰。
就如同今天這樣的局面,幾天前他們的斥候就發現秦軍正在嬬州城外集結,而且徵調大量牛馬,十有八九是怕了他們的襲擊,準備組織一次大規模糧草補給的往南運輸。
他當時就盯上了這支隊伍,而且一直等到正午,看到秦軍造飯的炊煙之後才開始奔襲,發起突擊。
不過當接近之後他就震驚了,雖然朝中很多人,特別是南院的同僚跟他說過秦軍的精銳,以及他們這些年來在南方的節節勝利,可他心裡並沒有太多概念。
因為他這些年來是在北方平叛,對手多是各部族兵,從沒遇到像秦軍這樣反應迅速,協作完美的軍隊,他們幾乎瞬間就調整過來,組織好防禦,並且阻擋住了他們的快速突襲。
這讓耶律休哥詫異不已,從對方發現他們,到他們衝到陣前,應該不超過一刻鐘,數千人,那麼多牛馬和車在短短一刻鐘內排程合作起來成陣,這幾乎令他不敢相信。….
警覺的他立即想到一種可能,對方是有備而來!
在第一波衝鋒被秦軍車陣挫敗,穩住腳跟後他立即觀察四周,嬬州很遠,而且不是大城,藏不下多少兵,後面數里外有一座山,上面也沒動靜,而其餘各處都是平地或是耕地,大道邊一些不多的樹也不成林......
之後的進攻之中,他一直把一小半兵力留在後陣,以防有敵軍援軍時用以應對。
不過一直到交戰半個多時辰之後,雙發死傷都過數百人,氣喘吁吁,精疲力竭,卻依舊沒有秦軍援軍的任何蹤影。
耶律休哥這才放心的將所有兵力投入輪番進攻之中,誓要將這股秦軍完全吃掉。
......
「將軍,還不出兵?」
泥山上,已經不是第一次有人
緊張向李繼隆提出這個問題了。
「不行,再等等.......」李繼隆也已經記不得他是第幾次拒絕出兵的要求,目光一刻也沒有離開戰局。
遠處的秦軍顯然已經出現不少傷亡,中箭的不少,還有時不時衝上來偷襲的遼軍也給他們造成一定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