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又要去嗎.......”
史從雲安慰:“這次沒有危險。”
趙侍劍只好點頭,“這些事我不懂,我還以為你不用去呢。”
“那些驕兵悍將,我不去鎮不住,我怕他們做出些爛事來。”史從雲抱著趙侍劍亂親。
小老婆嫌棄的推開些:“口水,你說正事呢。”
“現在的局面可不容易,死了那麼多人,消耗那麼多錢財糧食,才有當下局面,北面遼國也被收拾了,這是一個視窗期,機會難得。”
說著他已經把漂亮老婆抱起來放在腿上,“我才大概就是十年的時間吧,十年.......”
“這十年我必須把蜀國,南漢,南唐,吳越都收拾了。看起來很長,可其實沒多少時間,我很著急,算下來差不多兩三年要收拾一個國家。”史從雲道。
“這個頻率太快了,百姓和國家不能承受也是個大問題.....”
趙侍劍沒說話,安靜的聽他講述。
史從雲很擔心這個問題,北方遼國開疆拓土階段結束,轉向內部發展上升期,這樣的遼國不會給他們太多時間,大國的可怕之處就是這點,它能恢復,想完全打垮十分困難。
殺五萬人確實傷筋動骨,但不足以瓦解遼國,遼國從唐朝一個羈縻州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征戰途中像這樣的損失也不是沒有,都能透過休養生息調整過來,繼續南下劫掠,繼續攻城略地。
所以不能等,可短時間內要全部蕩平南方各割據政權戰爭就太多太頻繁,會讓百姓受不了。
他最希望的還是那些割據政權能看清形勢,該投降的早點投降,然後整合實力,全力對付北方。
人們都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但每次分合都是血流成河,亂像滿地,死者不計其數,代價十分殘酷的,但為什麼還要統一呢?或說為什麼中國總是這麼獨特的的迴圈呢。
統一是大勢所趨,其意義在於地理位置決定了不統一就無法對付強大的外部威脅,但每次外部威脅消失或者削弱之後,向心力減弱也就開始分裂了。
中國的位置可不像歐洲和許多島國,有海洋阻隔,有內海,有沙漠分隔等等天然的保護。
所以中國這片土地上很多時候一場大戰的規模,就遠不是其它地方可以比的,道理很簡單,地理決定的,陸地相連,沒有內海、凍土、龐大沙漠等保護,大規模的兵力陸地投送成本可以接受,戰爭也就空前殘酷和大規模。
別說是海,哪怕燕山之北如果有一個大湖或者大河,讓北方遊牧民族想要南下必需要造船渡河,那大規模的部隊南下就會難上加難,耗時耗力,南方壓力會大大減輕。
當然那樣的後果也可能導致南方會因此內戰不斷,難以統一,沒有強大的外敵威脅,那整合力量統一對敵也就沒必要了,也難深入人心。
而當下整合天下,就是首要。
........
一月底,大軍已經準備好開拔。
卻還沒想好藉口,史從雲準備故技重施,讓樞密院找幾個蜀地“老鄉”來告狀,然後再讓太后下詔,為救民於水火,興正義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