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宗門在成立之初,各個州郡都還處於混亂無序的狀態,屬於無主之地。
三大商會因此卑詞厚幣,在滄溟海附近的荊州、揚州、豫州、益州花大量靈石向四大宗門買下了許多地盤。
併成立了大小諸多商會,將那些地盤納入了商會勢力範圍。
當時的四大宗門剛剛建立,根據地在天元聖城內。
對於其他州郡那些“蠻荒之地”倒也不是很在意,三大商會既然肯花大價錢買下,自然就賣給了他們。
及至後來,三大商會又將勢力擴充套件到了整個天元,在各個州郡都買下了許多轄地。
隨著越來越多的玄門在各個州郡建立,玄門與商會的摩擦也越來越多,蓋因很多地方已經被商會給買下了,屬於商會轄地。
當地玄門可不管那些,他們受四大宗門之令建立玄門,自然將轄地一切收入囊中。
雙方自然免不了摩擦,扯皮,甚至爆發衝突。
這個時候四大宗門才察覺事情有點不大對勁,很多資源地被商會佔下。
好像虧的有點大………
於是四大玄門又去和商會談判,搞來搞去,歷時經年,最終達成統一意見。
商會退還那些重要資源產地,不在主城附近佔據轄地,但是每個“亭”得分出一部分地盤交給他們。
在每個“亭”轄地中,他們取百分之十五分的比例,作為自己管轄之地,也就是現在每亭方圓一萬五千裡的地盤。
這樣的格局在數百萬年的發展中也不斷髮生著變化,由於玄門的傲慢,招收的限制,一些散修自發抱團,加入商會,逐漸形成商盟體系。
商盟將不連貫的一片片轄地與當地玄門置換,得到了不少完整龐大的轄地,並在這些地方建起了一個個商會。
這些商會歸屬與商盟管理,自有一套程式和規矩,因地盤是自己的,商會並不受玄門約束限制。
就這樣,商盟越來越壯大,直至如今的地步。
迄今為止,商會勢力一直秉承著當初的理念,保持中立態度,從來不參與任何戰爭中。
無論是玄門與玄門間鬥爭,還是玄門與魔宗鬥爭,亦或人族與妖族鬥爭,他們一向是置身事外,不理不睬。
說完商盟,就不得不提到當今天下格局中,另一個重要勢力,修行世家。
在上古時期,其前身本是各個部落的人族修士,後參加津水之盟,人族取得壓倒性優勢後,他們便各在部族所居之地封疆裂土,割據一方。
直至後面玄法與聖法爆發大戰,這些部族有些修行玄法,加入了玄法陣營,有些修行聖法,加入了聖法陣營。
及至玄法一系大勝,那些倒向聖法一系的部族自然被族誅,消滅殆盡。
至四大宗門成立後,劃分地盤時,自然少不了這些部族的一份,他們有自主權,有自治權。
這些部族後面漸漸衍化成了如今的修行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