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完美暴君> 第五百五十九章 金融財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五十九章 金融財政 (1 / 3)

遼東又傳捷報回京,朱由校自然是開心的。

當然了,他的開心並不是說這次戰役斬首了多少建奴。

而是阿圖以及博格斯的誠意,被證實了。

有了內應,對於本就掌握著絕對主動權的朱由校,無疑是如虎添翼。

因此他也在考慮著,將征剿奴兒哈赤的戰略計劃提前。

畢竟早一天解決掉這個禍害,大明的財政支出就能少許多。

可那也是明年的事了,他可不會傻不拉幾的冬天發起進攻。

不管是軍隊的忍受力還是後勤保障,都是跟不上的。

眼下他的情況,就是要儘快發行以銀元為主的新貨幣,流入市場,衝擊現今以白銀為主的貨幣。

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以及他的銀本位改革,確實是給大明朝增加了不少收入,一度使朝廷富裕了起來。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利弊的,張居正的銀本位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後來卻變味了。

大明朝後期,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白銀,都流入到大明,並且直到滅亡的那一刻,還在加速流入。

然而民間,以及市場上的白銀,卻永遠在減少。

因為白銀的價值,是無法去定義的,這玩意是卻稀少越值錢。

而擁有白銀最多的階層,自然不會是日出而作的泥腿子農民。

必然是商人、士紳以及官員為主。

崇禎年間,國庫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少,百姓造反越來越頻,也有這一部分的原因。

因為朝廷收繳賦稅,是隻要白銀的。

大明朝廷官方所發行的那些所謂寶鈔、銅錢之類的貨幣,猶如廢紙一般,朝廷根本不認。

而且就是這些形同廢紙的貨幣,還每天都在貶值。

而擁有這些貨幣最多的,正是最底層的階層百姓為主。

這與那些地主豪強、以及士紳中產階層剛好相反,就是兩個極端。

大明之所以滅亡,除了天災人禍之外,財政金融的崩潰,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朱由校雖然不懼怕那些士紳文官,可他總不可能事事都靠殺去解決問題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