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此大規模屠戮官員,是自洪武年間,我大明朝未有之事啊。」
「如今我大明朝,陝西旱災、山東旱災,更有白蓮教反賊為禍一方,雲南又在打仗,遼東老奴尚未剿滅。」
「故臣希望陛下,能將此事暫時壓一壓,免得天下非議,激起更為嚴重的動亂啊。」
「首輔此言有理,臣也建議陛下,一步一個腳印,穩步進行方為上策。」
工部尚書宋應星道。
可除了他們兩個之外,其他大臣都是平靜沉默。
朱由校也知道他們站隊自己這邊,冷靜的說道:
「首輔和宋先生就不必再諫了,此事朕早已想過了,既然有罪就要論,豈能前怕狼後怕虎?」
「要不然,置太祖皇帝畢生所創之大明律法何用?」
「擬詔,名冊上的所有人,全部處以腰斬,抄沒三族,男丁發配遼東修路,女人入教坊司,打入奴籍。」
「只要這個位置上坐著的人還姓朱,這些人就永世不得***翻桉。」
朱由校的一席話,徹底絕了這些人的性命,後世只要是大明,也無***翻桉的可能了。
王象乾無奈的閉上嘴巴,再也不提此事。
與皇帝相處共事兩年,皇帝什麼性格他自然瞭解,只要做了決定,就再無可能勸回了。
「另外,山東的反賊鬧事,朕這裡也收到了一些情報奏疏。」
「他們之所以能起事,是因為朝中和當地有一些官員,故意縱容不管,甚至與反賊同流合汙,想要顛覆我大明朝。」
「還有不少當地的豪族大戶,更是暗中資助反賊錢糧武器。」
「此事朕也先給你們打個預防針,到時真的查出了什麼,不管是誰,朕也絕不會心慈手軟,該殺之人,朕絕對不會放過他的性命。」
「你們回去之後,要做好所有準備,首先是要將官員補上來。」
「到時由你們推薦上來,呈給朕看。」
「選拔官員一事,你們務必要上心,事無鉅細好好調查。」
「記住要以能者為先,只要有本事,朕不管他是何年的幾甲進士,就算是舉人,朕也會把他提到與之能力匹配的位置上。」
「臣等明白。」
又要換一批官員,但對於內閣六部的主官大臣們來說,好似已經習以為常。
短短兩年間,大明朝已經大規模替換了三批官員了,足有一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