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在各地區早已等候多時的南京方面軍隊,就接到了李之才這個總兵官的軍令。
他們猶如餓虎撲食一般,朝著富庶的莊園,朝著那些地主豪強的居住地發起了進攻。
這支聯合軍隊,是由李之才的駐守軍團和南京守備部隊組成的,由錦衣衛負責帶路。
雖然是雜亂不堪,可由於李之才事先的承諾以及優待,現在也算是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了。
李之才之所以能夠將他們凝聚在一起,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隻有一個,那就是窮瘋了。
他的駐守軍團還好,有皇帝的大力扶持,該有的基本保障都沒有缺過,至少兵丁們不至於餓肚子,手上有趁手的武器。
在加上李之才的嚴厲治軍和訓練,這支軍隊還是像模像樣的,也做到號令一統,軍令如山。
如果能給他們披上甲冑,戰鬥力不會比邊軍差,這也是朱由校敢於放手的原因,掌握一直能打的精銳軍隊,真的可以改變很多。
而南京的守備部隊呢,看名字番號自然是高大上的,防衛南京的部隊嘛,而且所處的地區也是無動亂,最富有的產糧基地。
可是事實上,南京的守備部隊,日子過得還不如遼東或者邊鎮之地的同行嗎。
北方的軍隊,雖然私有化嚴重,軍閥將門林立,但因為朝廷要倚仗他們對抗外敵,這糧餉軍需什麼的還是會發的。
而他們呢,毫不誇張的說,生活在全國最富有的地區,過的日子卻是最苦最難,最窮的。
因為皇帝和朝廷很多方面根本管不到南京,大權旁落至勳貴和官紳士族的原因,他們被壓迫的已經是連反抗的心都沒了。
因為他們是既不屬於衛所,也不是邊鎮的營兵制度,加上無戰事的爆發,因此處境是非常尷尬的。
他們不止要遭受勳貴和官員的剝削,還要給他們為奴為僕,日子過得是非常艱苦的。
李之才就是抓住這一點,根據朱由校的諭令,給他們畫了一張大餅。
那就是分成,追繳回來的賦稅錢糧缺多,他們受到的獎賞也就越多,而這些獎賞,自然是糧食銀子這些他們急需的。
雖然是散兵遊勇,可是在駐守軍團將士們的帶領和引導下,此刻的他們,顯得是那麼的勇猛。
而李之才的這種大規模行動,也是引起了地主豪強們的不滿,他們可不像居住在城中的那些人。
由於是在鄉野之地和自家的莊園之中,因此他們的私兵家丁,不止能打,而且人數眾多。
最少的也有一支上百人的軍事武裝,因此對於朝廷的這種武裝追繳,許多的大戶並不買賬,他們組織自己的武裝強烈反抗。
他們還以重金重利去蠱惑那些佃農和隱戶加入進來,承諾給他們減免租子,大方一點的,甚至直接給他們現場發賞銀。
這些佃農哪裡懂什麼道理,他們只知道,一向挖骨吸血的地主們,難得的大方了一次。
而那些隱戶就更不用說了,他們就是地主豪強們的忠實奴僕,完全是唯命是從的那種。
於是在短時間內,他們就集結起了許多的反抗力量,執行任務的軍隊,一時之間竟然被擋住了。
在南京統籌全域性的李之才接到各地的軍報時,也只是悠長的嘆了幾口氣。
他們會反抗,陛下早已經在預料之中了,而且也給他下達了明確的諭令,遭到反抗就直接出兵。
於是他在南京迅速集結了一支千人的騎兵和兩千步軍,將大權和後方交給張世澤後,親自領著部隊出城了。
他的第一站,就是前往了距離南京最近的一處平原,這裡的土地肥沃,種出來的糧食飽滿鮮明,自然是地主豪強們的後花園。
當他領著兵馬來到一處莊園之外的時候,眼中所見之情景,竟然讓他無從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