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不到三日的時間,京城之內不知被掛了多少首級頭顱至城樓和旗杆之上。
軍隊的所有行動排程,他們也根本就不瞭解,完全是出於一個被動的狀態,被李之才給進行了權力封鎖,在一旁看戲。
雖然這追繳賦稅錢糧之事,與他們這些在職在任的官員沒有多大的直接必然關係。
可是這種完全被無視的感覺,是真的讓他們生出了一肚子的火,無處發洩。
之前他們派去打探情況的幾個官員,現在還在南鎮撫司的詔獄之中遭受著非人的酷刑和折磨。
他們絕對不會允許,這些粗鄙武夫騎到他們頭上拉屎,更不會忍受現在這樣地位即將要顛覆的事情發生。
於是他們互相聯合起來,各個衙門的官員抱起團來,和李之才的安排一樣,他們也兵分兩路。
一部分官員去軍營和城內軍隊的集結點鬧事,阻礙追繳工作的正常程序。
他們仗著自己官員的身份,在普通兵丁們面前是大裝特裝,盡說些他們聽不懂的官話和古語。
再配合上他們那浮誇的演技和生動的表演,還真有奇效,嚇唬住了這些沒有見過世面的兵丁們。
李之才還沒有大膽到抓捕處置這些官員,只得將自己的親兵派往各處,去和他們進行拉扯,用刀兵來嚇唬他們,迫使他們不敢再出來阻擾。
而那些比較有權勢,有一定地位影響力的官員們,則去了各個勳貴的府上拜訪,想將這一股強大的勢力拉到自己這一方來,增加勝利的籌碼。
文官們去找勳貴的目的,自然也是衝著兵權而去的,畢竟在這種事關生死的鬥爭之中,軍隊顯得尤為重要。
兵部尚書劉義隆已經被徹底的軟禁了起來,他們根本無法與之聯絡,否則也不會如此被動。
在他們看來,李之才的這些狂妄行為不止是得罪了他們,這些勳貴也必然不會無視的。
這也是他們為什麼會如此信心滿滿的去各家勳貴府上拜訪拉攏的原因,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嘛。
他們和勳貴之間不管如何鬥狠,如何鬧事,雙方也還是會存在的,這個蛋糕還是要一起分。
可現在出了個李之才這個半路插腳的貨色,要直接把灶臺都給掀了,這必然是犯了眾怒的。
可他們根本想不到到,在接到聖諭的當天,李之才和張世澤就已經擺平了魏國公和懷遠侯。
魏國公是南京勳貴之首,在勳貴這個圈子中,擁有超然的地位和極大的話語權,是勳貴們能夠靠攏的關鍵中心點。
而懷遠侯呢,是現任的南京守備大臣,掌握了軍政大權,因此他的位置也是極為特殊的。
只要擺平了他們兩個,其餘的勳貴就算不服不滿,也不敢明目張膽的跳出來鬧事,與李之才等人作對。
而且李之才還直接把二人的掌握的兵權都給收回了,就是為了避免他們暗中反水,背刺自己。
沒有了軍隊,想要鬧事成事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也可以放下戒備之心,全心全意的對付那些士族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