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戚金一樣,都想打勝仗。
可在打勝仗的同時,他希望戚金能死在建奴的刀下。
這樣他也就犯不著勾心鬥角,爭權奪利了。
而且他早就已經和手下的親信將領計劃好了,就等著戚金自己鑽進來。
而根據現在的情況來看,他顯然已經成功了。
這老頭子,幾十歲了還這麼剛猛,還真是不怕死啊。
毛文龍內心暗道。
很快他就依據戚金的想法,做出了戰略規劃以及戰術安排。
由他和戚金,分別統領兩支軍隊,各自三千人,渡海出皮島。
毛文龍繞到建奴的後方跟隨,伺機而動,這也是他最拿手的了。
論背後偷襲以及游擊戰術的運用,戚金自認不如毛文龍,因此也並無異議。
而戚金則是領軍入朝鮮,配合朝鮮的軍隊,在正面進行阻擊拖延,儘可能的迫使野豬皮分兵。
因為只有分兵,才能讓建奴暴露出更多更大的破綻,毛文龍也就有更多的機會去作為。
而戚金之所以一定要出現在正面,也是為了降低老奴的戒心。
他們這麼大動干戈的入侵朝鮮,必然是會考慮到毛文龍所部的。
如果皮島的明軍沒有出現,野豬皮自然是會嚴加小心,尤其是他的後方薄弱點。
而剩下的兩千人,則是留守皮島,以防野豬皮抄自己的後路。
雖然野豬皮沒有戰船水師,可還是不得不防。
而後毛文龍又派了親信,以最快的速度趕赴瀋陽,向熊廷弼彙報情況,讓他從正面給老奴施壓。
這就是掌握戰爭主動權的好處,一旦敵軍有動靜變化,明軍可以多點出擊,襲擾消耗對方。
安排完畢之後,便開始分兵了。
毛文龍作為軍隊的絕對掌控者,動點手腳自然是輕而易舉。
分給戚金的那三千人,都是去年或今年新近招募的兵。
披甲兵不過八百餘人,其他人都是身著布甲或皮甲。
而且在武器這方面,也是沒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