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京師的經濟起來了,那他就有了一個足夠強大的後勤基地,不必事事依賴於南方了。
而且陝西那邊新農作物的種植也很成功,因為天災而導致缺糧的西北,不會在像歷史上那樣,餓殍千里,寸草不生了。
朝廷財政支出的壓力將會緩解不少,這樣就可以節省一大筆錢糧來用作軍費,等時機成熟就可以兵出遼東,剿滅建奴。
只要滅掉建奴,大明就沒有了威脅,到時就算是崇禎上來一頓瞎折騰,大明也不會亡國。
而國內的那些豪紳大族,地主士大夫這些,不過是跳樑小醜而已,朱由校就算是不動軍隊,也能玩死他們。
“臣郭應麒恭請皇帝陛下聖安。”
“警部已經正式成立,臣已按陛下旨意,將羽林軍中負傷殘疾的將士,調入了警部,共計兩千四百五十七人。”
“臣又從原上直親軍衛中挑選出一批堪用的軍戶,並在民間招募了青壯,總計六千七百人。”
新城的建設規劃,警部雖然還沒開始正式執行,可也在佈置當中了。
警部是負責新城建設的監督和排程的,是重中之重,一個不好就可能導致一堆麻煩事。
而且五城兵馬司改城防部之後,京師的治安就全靠警部來維持。
眼下這個時節,京師是絕對不能亂的。
因此他必須反覆叮囑郭應麒,自己也要時刻盯著,免得出了其他意外。
聽到郭應麒的彙報,朱由校也是表示人手還不夠。
畢竟警部是直接接過了兵馬司和刑部的職責的,掌握著司法生殺大權,至關重要。
按照他的設想,警部起碼要有兩萬人才行。
但他也沒有強制要求說在短時間內就要招募這麼多人。
朱由校的理念向來都是寧缺母濫的。
如果不是人手不夠,那些軍戶他都不會在用。
考慮到警部的人大多為軍戶或退役傷兵組成,文化水平太低。
朱由校還專程在京師招募了幾十個舉人,來教他們讀書寫字。
尤其是郭應麒這個一把手,大明律法他必須要牢記於心,倒背如流。
“臣慚愧,大明律臣至今尚未研讀明白,恐有負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