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京師動盪未平之時,雲南這個存在感極低的邊陲之地,又開始了暗流湧動。
自皇帝親征西南,平了奢安之亂之後,四川、貴州兩省一直在推行改土歸流之政策。
雖然過程比較坎坷血腥,可官府攜大勝之威,又有秦良玉這等大土司的支援,加上朱燮元的鐵血手段,總的來說,推行的也還算是順利。
許多的土司,以及私人武裝勢力,在這短短一年間,不是被瓦解就是被官兵給征剿了。
四川和貴州兩省的官府,開始徵集民夫徭役,以及流離失所的百姓,用以工代賑的方式,擴大驛站,加強官府對於西方的控制力。
清查的田畝土地也全部被官府收繳,經過計算之後在統一分配給百姓。
但百姓只有使用權,無權買賣出售,這與朱由校在大同推行的攤丁入畝之策,有異曲同工之妙。
訊息傳到雲南之後,雲南的土司以及地方首領們,都是深感不安,生怕哪天雲南也會效仿。
其實他們心裡也清楚,當四川和貴州兩省塵埃落定之後,很快就會輪到雲南的。
本就岌岌可危的他們,在此敏感時期,卻意外的和江南的豪族們,搭上了聯絡。
說的更準確點,是江南的豪族們,主動找上了他們這些土司,還送了不少錢糧與他們。
江南的豪族這樣做,自然是有目的的。
皇帝處處針對於他們,他們也是極為恐懼和害怕的。
因此為了自保,保住自己的特權的地位,以及在朝野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他們必須要去反抗皇帝。
他們此時也是醒悟了,靠著那些當官的,根本就沒有出路。
當今皇帝不是萬曆也不是嘉靖,手握數十萬的精兵,又是馬上皇帝,有著足夠的軍功在身。
根本就不是前幾任能比的,所以他們也只能去透過武力反抗。
讓他們自己去扯旗造反,是不可能的事。
先不說有沒有這個能力,就是膽量都未必有。
所以他們只能不斷的去尋找,並扶持那些有能力造反的勢力,以他們為代表去和皇帝打擂臺。
而他們則是配合官場中人,裡應外合,只要能讓皇帝打敗仗,或是沒有軍費錢糧支援戰爭,那他們就佔據主動了。
豪族們知道雲南的土司不會束手就擒,所以果斷的派了使者前去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