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形勢稍縱即逝,勝負只在瞬息之間。
當明軍掏出專門針對重甲的手銃以及其餘打擊類兵器的時候,就已經是佔了先機。
在武器裝備的碾壓下,區區三千的八旗旗丁,在猶如虎狼的明軍面前,就如土雞瓦狗一般。
只一個照面,短暫的交手, 三千旗丁竟然死傷過半。
而後在李文勝的指揮,以及明軍互相之間戰術配合之下,很快就形成了對建奴騎兵的合圍。
在這樣的騎兵混戰局勢下,李文勝依然可以指揮數千明軍騎兵,有條不紊的進行攻守,除了他自身的指揮能力以外。
他們平時的訓練以及演武,也功不可沒。
李文勝的目標也非常明確, 就逮著建奴的八旗一頓猛打,建奴可比蒙古人重要多了。
科爾沁的蒙古騎兵以及其餘諸部的騎兵,更加不是明軍具裝騎兵的對手。
眼看著八旗都打不過明軍,本就心生膽怯他們,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幾個首領和臺吉簡單商議一番後,當機立斷的選擇了儲存實力。
即使擋在他們面前的不過區區兩三千明軍,可他們也不敢再度發起衝鋒,與明軍近身搏殺了。
而明軍也抓住時機,集結數倍於建奴的優勢兵力,猛打猛衝,摧古拉朽的攻勢,打的建奴毫無還手之力。
不到兩刻鐘的時間,在黃臺吉的援兵趕到戰場之前,他們徹底解決了建奴的這三千旗丁。
明軍士氣大漲,李文勝當即下令大軍分為四部,主動出擊,發起反攻。
黃臺吉撤兵了,雖然他還有翻盤的機會,兩白旗的八旗勇士還有決戰的勇氣以及能力。
可那些蒙古人,已經完全嚇破了膽, 毫無軍心士氣可言,已然不可用。
如果還要堅持打下去,他兩白旗的兵馬,就得全力壓上。
明軍的戰鬥意志和悍勇,遠超他的預料。
他目睹了這個戰爭過程,當他得知明軍騎兵居然有火器的時候,就知道大事不好。
他也不在藏著掖著,立刻讓杜度又領著三個甲喇的旗丁前去援助。
可還沒等杜度參戰,三千旗丁就已全軍覆沒。
他不想在徒增傷亡了,八旗勇士是非常珍貴的,更何況已經損失了足足十個牛錄。
整個大金才多少個牛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