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是萬古不變的真理,不管在什麼時代,什麼制度下,失去了民心的政府和統治者,最終迎來的都將是毀滅。
現在正是他這個皇帝收攏民心的最佳時機,只要他給那些吃不飽飯,即將受凍餓而死的百姓帶去生的希望,他們會堅定不移站在自己這一邊。
因此他果斷的連下了兩道旨令,一方令快馬以六百里加急的方式趕往福建福州,將陳經綸詔入京師。
陳經綸的父親正是將甘薯帶入大明的陳振龍,對於這種農作物的瞭解,他們當屬於佼佼者。
而且最讓朱由校的看中的,是他們栽種養育的經驗和方法,陳氏父子在萬曆二十一年時就已經開始試種並推廣了。
這二十年來,積累的經驗和心得自然是無價之寶,因此要想大力推廣種植甘薯,還非得要此人不可。
那另外一道旨令,則是往杭州而去,他要重新起用金學曾,以他為外派大臣,主導推廣甘薯、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
這個金學曾,別的才能不突出,但是他有一顆為國為民的心,如果不是他的支援,陳氏父子的甘薯,不會在福建大面積種植下來的。
既然要推廣種植,那這種子自然是最關鍵的,甘薯種子自然是不會缺的,隨便一根藤就可以栽種起來。
可這玉米和馬鈴薯,讓他犯起了難,光是徐光啟那裡的,實在差的是太遠,而想要購買,也是難如登天。
外國人對這些東西看的極為重要,海上封禁嚴重,並且高度保密,是不會隨意售賣給他的。
否則陳振龍當年,也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將甘薯藤藏在走私船底才能帶回來了。
“徐愛卿,你那裡所有的玉米和土豆種子,明日全部交給王朝輔,並想辦法繼續收集,不論用什麼方法,什麼代價,朕都可以承受。”
“臣明白,臣立刻書信回老家,與那些紅毛夷交涉一番,看看是否可以透過他們購進種子。”
朱由校對此也是沒有什麼辦法,畢竟他也不可能憑空變出可以種植幾省的種子出來。
而他要這些種子,自然是要在自己的皇莊種植,除了要培育種子之外,還會起到一個宣傳的作用。
連皇帝都種了,這些東西自然是不可能騙人的,這個時代的老百姓,你只能用實際行動去組織他們,光是憑一張嘴是沒用的。
正所謂以身作則嘛,帶頭作用是很重要的,就和打仗一樣,將領身先士卒,悍不畏死敢打敢衝,他帶領的軍隊戰鬥力肯定差不到哪裡去。
“陛下,據臣所知,京師也有一些佛郎機人,不妨先去和他們打聽一下?”
朱由校差點就把這茬給忘了,明末時期,不止軍隊裡有外國教官士兵,民間也是存在著許多的淘金者和傳教士的。
這些人相對來說可是好溝通許多的,只要你給他足夠的利益,還是有可能不遺餘力的來幫助你的。
“那此事就交由禮部吧,你們事先把要拜訪交涉的佛郎機人調查瞭解清楚,要知道他們需要什麼,這樣我們才能掌握主動權。”
禮部尚書張瑞圖當即表示清楚,並特地向徐光啟詢問了許多關於外國人的習性脾氣,看要如何去交涉。
等到大臣們走後,朱由校立馬親自執筆寫了一封密旨,交由楊寰派遣精幹忠誠的緹騎,連夜快馬往遼東而去。
遼東局勢的主動權已經徹底掌握在他的手裡,想繼續打還是想暫停兵甲,都在他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