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外界在得知朝廷居然改變了今年的科舉制度時,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
雖然給他們加了十分,可他們也是接受不了這樣的制度變化。
其中有一些是思想老舊古板的認為,祖宗制度不可更改。
還有的一些,是單純的認為,加了其他的題材和內容,會加大他們考試的難度。
這樣他們透過會試機率不就更小了嘛?
所以這也是大部分參考學子的內心真實想法。
他們不想成為犧牲品,他們要透過會試,去參加殿試,然後以進士的身份進入仕途當官。
他們可不會在乎皇帝的目的,以及改革的好處和必要性,他們心裡,首先想到的永遠是自己。
尤其是那些千里迢迢,從南直隸趕赴京師的參考學子,都是極為不滿朝廷的改革。
皇帝對他們南方計程車族讀書人本就不友好,現在去改革變化,在他們看來就是在針對他們南直隸學子。
因此藉此鬧事最多最狠的,也是南直隸出身的學子生員。
他們仗著南方人當官多,黨派實力最強,比起其他地方的學子生員,可是要大膽許多。
“聽說正是那教育司的主官顧秉謙,在朝堂力諫陛下改革,還害得為國為民諫言的清流忠臣,非死即傷。”
“這顧秉謙實在可恨,聽說此人與那魏閹走的極近,想必就是這個兩個諂媚奸佞,蠱惑了陛下。”
“原先我在江西老家苦讀時,聽我叔父說起京師之事,我還不信,想不到今日竟親眼所見,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我大明朝,竟然淪落到了奸佞當道掌權,猖獗至此,可肆意禍害忠良義士。”
“皇帝也是整日不上朝,不理會政事,想來已經是被那些奸佞給矇蔽了雙眼不能察覺。”
“如有朝一日,我中了進士入朝為官,必然要把這些奸臣給繩之以法,以敬無辜冤死之魂。”
一座酒樓之中,幾個年輕的生員正在此藉著酒勁,大肆的抨擊朝廷政策,言語之中不滿之意極為明顯。
而與這個愣頭青坐在一起另外一名生員,卻是顯得穩重許多,並沒有接他這個話題,而是疑惑的問道:
“教育司是什麼?我大明何時有了個勞什子教育司,這是幹什麼的?”
“這你都不知道啊,教育司早在萬曆四十八年時,當今陛下剛剛登基之時,就設立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