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除了兵部以外,其他六部的官員,大多數不認同王在晉的言論。
“大司馬此言當真是誤國啊,莫非是收了老奴的賄賂,亦或是與那熊蠻子商量好了,想要效仿李成梁來個養寇自重?”
都察院的右都御史李進賢毫不客氣的就開懟了,一上來就先給王在晉扣個通敵養寇的大帽子,可謂是心狠手辣。
李進賢之所以敢這麼硬懟,就是因為他已經摸準了皇帝,皇帝是最不能忍受通敵和養寇這種事的。
否則就算在借他十個膽子,也不敢當著皇帝和這麼多官員的面,直接就懟起了這個地位極高,實權在握的大紅人了。
而他要這麼幹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他有不同的意見和想法,因此必須踩死王在晉想要議和的意見。
“稟陛下,老奴此時前來求和,恐怕已經是窮途末路了,因此臣絕不同意什麼議和。”
“我大明當在此時,發動大軍征討,一舉蕩平奴患,還我遼東太平安穩!”
“臣萬萬不敢苟同大司馬之意見,與老奴議和!”
“老奴殺害的大明子民,可謂是不計其數,造下了無數的禍害,朝鮮以及其他少族的百姓子民,亦是深受其害!”
“陛下年紀尚小,可能對葉赫女真部不熟悉,想那葉赫部,對我大明可謂忠心耿耿,我大明徵討建州時,不留餘力的幫助我大明!”
“就算是為了葉赫部那些,對我大明忠心無二的冤魂,陛下也絕對不能與建奴議和,如當真議了和,恐怕是會寒了天下人之心啊!”
“老奴罪惡深重,陛下作為天子,天下之共主,理所應當為為天下子民除去此禍害!”
戴帽子和道德綁架這種事,對他們文官來說就是信手捏來的小事,更是拿手好戲。
王在晉雖然沒有熊廷弼那樣的火爆脾氣,可並不是什麼大善人,這李進賢敢來汙他,自然也是不會客氣的。
他斜眼怒視喝道:
“我看是你收取了那老奴的賄賂,想要在陛下面前進獻讒言,坑害我大明關外將士吧?”
“老奴的處境不好,難道我大明的情況就很好嘛?”
“關外數十萬百姓,因為戰爭而背井離鄉,四處逃難,朝廷難道不應該先行安撫他們,為他們重建家園嘛?”
“撫順、鐵嶺、開原等被建奴給摧毀的城鎮,不應該去修復嘛?”
“國庫無糧無銀,極度空虛,這集結大軍征討建奴的糧餉費用何來?憑你的嘴巴不成?”
這一席話可是說到了關鍵,老奴的處境堪憂,大明朝也是混亂無比,不說關外了,就山東和陝西這兩場天災,流離失所的百姓就不知道有多少。
現在的國庫錢糧,根本就支撐不起一場這麼大的戰爭,眼下最為緊要的,就是安撫好百姓,恢復生機元氣。
可是除了兵部和內閣以外,其餘的大部分官員,都是不贊成議和,他們都在極力諫言,請皇帝下旨出兵,一舉蕩平建奴。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