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怒語相對,是絲毫沒有顧及到他們的臉面啊。
已經有不少人是一肚子氣了,可當他們眼角的餘光看到站立在周圍的侍衛時,剛剛提起的一點膽氣又洩了。
“朕剛剛給你們立了作為人臣的規矩,現在就再給你們立一個如何為官的規矩!”
“從今往後,不管發生了何事,不論是京師還是地方上的,你們想要朝廷撥給錢糧時,先把解決的辦法擬寫一道奏本送呈內閣再說!”
“如果你們想不出解決的辦法,亦或事情太大,你們無權處置、超出決定的範圍,也要將想法意見寫明送呈內閣!”
“朕不是讓你們來當官老爺的,是要你們為民謀福,為朕分憂,為國做貢獻的!”
“凡是做不到朕說的這兩點的,朕奉勸你們一句,不要隨意上書奏本。”
“有其餘情況的,可以上奏表明原因,朕會將你們調任到合適的職位的!”
現在的官場風氣,都是自誇自擂,一切都是為了所謂的名聲,和虛偽的清高形象,再不出手整改一下根本不行。
朱由校也是被他們逼的,不管他多麼的努力,御案上的奏本就從來沒有空過。
雖然那種互相彈劾的奏本已經非常少見了,可這些蒼蠅,有的是方法來煩你。
屁大點事都要寫個本子上來,明明是一句話一支筆的事,他偏要上奏,簡直是在浪費時間。
最為可氣的是,他們的奏本,不管事情大不大,要奏的內容多不多,永遠是長篇大論,廢話基本佔據了字數的百分之九十五。
“還有一點,以後你們再上呈奏本,先把你們那股急於表現、與眾不同的虛榮心給朕壓下去!”
“朕記得在洪武年間,太祖高皇帝就立了一條規矩,嚴禁在奏本上擬寫與國政之事無關的內容!”
“怎麼,都把太祖高皇帝的話當成放屁了不成?”
“以後再有這種滿是詩詞的奏本呈到朕的面前,朕一樣會嚴厲處置!”
文官的表現欲是非常強的,他們都自以為才高八斗,不甘屈尊於人。
可實際上,他們這些人大部分的才能,都不過是平庸之資而已。
不管是在治國理政、還是在治軍打仗方面,都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
甚至有些人連民生經濟都管不好,卻還是迷之自信。
個個都自認為是宰相之才,因此對於朝廷和皇帝任命的職位都是相當不滿的。
可他們又無法用實際行動,用事實來打朝廷和皇帝的臉,沒有政績和功勞當踏腳板來升遷。
於是只能另闢蹊徑,那就是引起皇帝的注意,妄圖一飛沖天,被破格提拔以達到自己心中所想。
如何能讓自己出現在皇帝的視線當中呢,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透過上呈的奏本。
於是這擬寫奏本,就成為了一個高質量且極有難度的過程。
他們上呈的奏本,開頭就是先來一篇詩或詞,彰顯自己那無處安放的驚人才華。
然後就是各種聖人先賢所說如何如何,他任職期間幹什麼好事,做了什麼貢獻。
最後的幾句,才會提到正事,請求朝廷和皇帝怎麼樣。
據說在明初洪武年間,有一個官員就是因此而被開除了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