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是在除夕的前一天接到許顯純奏報的,他看過之後,也是深呼一口氣。
雖然早就有預料,做好了心理準備,可是真的親眼所見的時候,還是感覺到極為震驚的。
不說整個山西的文臣武將,但是大同的官員,大部分都在名單中,而那些衛所的武官,更是無一缺席。
軍鎮的將官,大多數也捲入其中,不是利益既得者,就是收受過這些商人的賄賂,得到了大批的好處和封口費。
宣府鎮的和順天府也有不少人與他們有匪淺的關係,或者說利益捆綁。
朝中山西籍貫的官員,更是不用說,大多出自他們這些富商的家裡,本來就是穿一條褲子的。
王朝輔見皇帝臉色不對勁,迅速將殿內的太監宮女給屏退,只留下侍衛和錦衣衛。
朱由校看著名單沉思了起來,這要是想將他們給一鍋端了,還真得精心佈局一番。
至少不能引起兵變這樣的事,自相殘殺,是最耗國家氣血的,一旦真的發生這種事,至少也得一年的時間來恢復戰後創傷。
如果這件大案辦成了,那將是自洪武年間後,最大的一樁案子。
對他以後的計劃和行動,幫助將無可限量,那些小魚小蝦,再跳出來和他作對的時候,也得先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保全性命。
朱由校隨即擬了數道密令,分別傳達給山西巡撫陳奇瑜、宣鎮總兵官滿桂,以及驍騎營參將李文勝。
另外詔來了內閣三位大臣,共同商議,調派什麼人去接任的的職位。
武將人選朱由校並不擔心,連番征戰,羽林軍當中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成長起來了,當個基層的領兵將領問題不大。
上次和林丹汗的大戰,大同鎮和宣府鎮也有些人立了戰功,就如現在的遊擊將軍馬世龍一般,完全有資格晉升參將之位了。
朱由校當即命兵部尚書王在晉擬旨,馬世龍、高見、賀謙三人晉升宣鎮分守參將之職,取締原有的三位參將。
這三人原本都是兵備守將或遊擊,因為上次跟隨王在晉與蒙古人作戰,功勞最為顯著。
而因為他們都是外地來將領,在軍中和地方多多少少都是受到過排擠的,和晉商也沒有什麼利益勾結捆綁,因此他們的立場還是非常清楚的。
而下面的一些千戶和遊擊,他也做了新的安排和變動。
他給滿桂的密旨當中,就已經明說了,讓他自己根據戰功和個人的能力勇武,從他的親兵家丁當中挑選出一批人。
而後將名單呈報上來,到時這些人將被下放到基層。
這樣一來,不止他這個皇帝的權威加強了,對於滿桂掌控軍鎮也有極大的幫助。
如果下面的人不聽號令,陽奉陰違,就算他再怎麼重用,給再大的官職和頭銜,滿桂也不過是一個空頭司令而已。
至於大同鎮,朱由校對待起來就沒有這麼寬容了,他只是將少量的人給提拔晉升了。
大同鎮的情況與重要性完全不是宣府鎮可以比的,這裡將來是直接輻射西北和土默特部的一個重要中轉點。
朱由校當然是要換上一部分自己的人才能放心。
他從羽林軍中挑選了十幾個人,派往大同分別擔任遊擊、守備、千戶等職位,掌握底層的軍事力量。
而那些衛所的武官們,凡是在名單之上的,也一併拿了問罪,並處抄家。
所有參與進來的衛所,也要全部進行整編,按照兵部冊子上記錄的情況,一個一個的查清核實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