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面面相覷,一臉的不敢相信,心裡都在想,是不是自己聽錯了。
皇帝早就有所行動,而他們卻一直被矇在鼓裡不自知。
如果早知道是這樣,打死他們也不會為那些商人出頭,至少不會這麼明目張膽的維護他們,為他們開脫罪名!
經歷今日之事,他們就算是沒有進皇帝的黑名單,也必然是被重點監視調查了。
好幾個官員已經露出絕望之色,他們徹底完了,喜歡用酷刑,凡事都要追查到底,行事狠辣的皇帝,是不會放過他們的。
朱由校隨即以奸商同黨的嫌疑,把剛剛那些與魏忠賢爭吵的官員全部革職,交由刑部審問。
其實他這樣做,是完全不合理制的,這麼多王朝之中,很少會有這種因為嫌疑就被調查的例子。
除非是那種犯了眾怒,被千夫所指的人,才會如此,可他們也最多隻是革職或者致仕而已,還沒有直接進大牢的呢。
首輔王象乾感覺到皇帝的決心,終於忍不住發聲勸諫。
可並沒有什麼效果,朱由校只是敷衍了他幾句,就不在回應,王象乾自知不討好,也不在多說。
張大維絕望的閉上眼,任由侍衛們把他架起來拖了出去。
朝堂之中,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今日這場大朝會,對於百官來說,實在是太難了。
不是被直接仗死,就是被革職下獄,而且還出了這麼多不可思議的事,簡直是太過震撼了。
皇帝的性子和路數,他們根本就猜不透摸不準,在沒有任何的思想準備下,時不時就會有大事發生。
現在的他們,可以說是人人自危了,畢竟他們的根底,也並不乾淨。
朱由校並沒有直接下令怎麼處置那些晉商,而是直接略過此事,商議起了其他的事。
他之所以要在朝會上宣佈,就是想以此而讓走私黨自動現形而已。
事情既然已經擺在明面上,朱由校也沒有什麼掖著藏著的了。
朱由校隨即下令擬旨,山西總督陳奇瑜改任宣大總督,由吏部左侍郎改為兼領兵部左侍郎,都督山西一應軍務兵備,以及糧餉諸事。
山西總督不在設立,復設山西巡撫,由右僉都御史王三善,出任山西巡撫,協助陳奇瑜整頓邊防軍務,處理民生內政!
朱由校之所以這麼安排,就是怕山西的文官武將因為害怕朝廷的職責而狗急跳牆。
畢竟這些早就不把朝廷和皇帝放在眼裡的人,一旦真的被逼急了,造亂生事不過遲早的事而已。
陳奇瑜和王三善都有一定的軍事水平,理政方面也是不差的。
勉強算得上文武雙全,因此讓他二人前去山西,是最好不過的安排。
一旦真的爆發所謂的兵變民亂,他們也能夠及時的處理鎮壓,再不濟還有滿桂的宣鎮兵馬,他就不信山西的天會翻!
而後他又下了一道旨令,由孫傳庭升任山西右布政使,專司安撫因為災禍而致的流民百姓。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