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皇帝朱由校在皇極殿再一次詔開了大朝會。
京師的官員如數到齊,無一缺席。
整個皇宮,都處於在高度防備的狀態,皇極殿的內外,值守的披甲侍衛和錦衣衛多不勝數。
皇極殿的正殿大門,由楊寰親自領著北鎮撫司的人把守。
他那一臉兇相,可是嚇壞了不少膽小且心虛的文官們。
經歷過去年那次大朝會的官員們,則顯得平靜的多,但他們也意識到,今日這個朝會,恐怕不會太過安逸。
當朱由校穿著一身冕服來到大殿內的御座上時,文武百官照例按禮制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禮。
“諸位平身吧!”
等百官全部站立起來退回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後,朱由校也將面前的簾子拉了起來,隨後說道:
“朕有幾個月沒臨朝了,這段時日多虧了諸位愛卿盡忠職守,國政民生亦安穩如初!”
“幾個月不見,朕也怪想念諸位愛卿的!”
朱由校先是說了一套標準的客套話,畢竟再怎麼樣,也不能開局就撕破臉皮出牌不是。
受到皇帝褒獎的官員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危機,一個個都是洋然自得,皇帝的話也確實說到了他們的心裡。
這治國理政,對於我們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而已。
當然他們也是掩飾的極好,只是在心裡開心罷了。
內閣首輔王象乾當即上前三步,代表朝臣們回應皇帝道:
“全託陛下之洪福,臣等不過是做了份內之事而已,萬萬受不起陛下如此誇讚!”
朱由校也不在過多的浪費口舌,立刻就將話題給轉變了。
“朕今日詔開大朝會,不為別的,就是想給天啟元年做個總結,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我大明朝在經歷了遼東與西南動亂後,費勁千辛萬苦,總算是將國事基本穩定了下來!”
“從今往後,這樣的優良傳統習慣還是要維持下去,每年除夕之前,都要像今日這樣,君臣合計統籌全年之事才是!”
“臣等遵旨!”
官員們對於此事絲毫沒有牴觸感,畢竟上朝這種事,他們早已是習以為常了。
朱由校登基一年多了,這也算是他正式定下第一條祖制規矩了,後代子孫可都是要遵守的。
從今天開始,以後每一年除夕的三五天前,大明君臣都要詔開大朝會,來個總結大會了。
“朕離京的這段時日,京師及各地雖無異常,但我大明現在所面臨的國情,還是非常嚴峻,萬不可大意,要時刻提高注意力,小心謹慎!”
“這麼大的國家交到你們的手裡,遇事絕不可以疏忽草率,務必要兢兢業業,站在務實為民的角度上去處理!”
“朕不想在看到,朝堂之中,官場之中,再有什麼地區黨派之分,互相抱團爭權奪利,勾心鬥角!”
“如還有人敢以身試法,用你們的血肉之軀來挑戰朕的快刀,只要不怕死,就儘管來吧!”
結黨抱團這種事,在大明朝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了,根本就不是什麼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