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此舉,不過是將此事提前而已,這樣順水人情,他還是非常願意做的。
如果在他的幫助下,亨利真的能復國,大明在歐洲就相當於有了一塊飛地。
對將來的佈局以及在西方的影響和威懾力,也將會是前所未有的。
復國這樣巨大無比的貢獻,即使是這些眼中只有利益的歐洲人,也會感恩戴德的。
但前提是,大明需要保持著讓人畏懼的軍事實力。
強大的軍隊,才是一個國家在世界這個大牌桌上最堅實的籌碼。
沒有絕對的實力作為後盾,所有的一切全都是空談。
如果可以達到這樣的標準,亨利剛剛所說的尊大明為上國,並不是一句空頭支票。
只要朱由校能夠把握住其中分寸,增強對葡萄牙的控制影響力,成為大明的藩屬國,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朝鮮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在太祖皇帝的幫助下,李家推翻了高麗,建立李氏王朝,自此心甘情願的成為大明的藩屬國。
在萬曆年間,大明朝再度幫助他們擊敗倭寇,這下對大明真的是死心塌地了。
就連大明亡國了,李氏朝鮮的君臣們,也無一不懷念早已滅亡的大明朝。
甚至將崇禎皇帝的年號延用了百年之久,這樣的藩屬國,也確實是非常的優秀了。
朱由校將未來的佈局和思路理清後,才回應亨利道:
“朕確有此意,可你也知道,眼下朕的大明,也正在經歷著內憂外患的生死攸關!”
“朕雖有其心,卻並無餘力去支援幫助你!”
大明的國情,亨利也大概瞭解,其實他並不指望朱由校直接調派軍隊來幫助他打回去。
而且對於明軍的戰鬥力,他也心存擔憂,這麼大的一個國家,這麼多的軍隊,居然打不過一個從深山老林走出來的野人部落。
這隻能證明,明軍的戰鬥力是非常的糟糕的。
他也見過幾次大明的軍隊,在他的眼裡,這根本不像軍隊,反而更像是難民一樣。
他想要的是,大明能夠給他提供錢糧物資,以及武器裝備還有艦船這些,他自己組建一支軍隊殺回去復國的。
可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正如皇帝剛才所說一般,大明自己都是國難當頭,怎麼可能耗費巨資來幫助他這個毫無干係的外人。
看到亨利眼中的失落,朱由校當即拍了拍他的肩膀繼續說道:
“想要成就復國的偉業,怎麼能如此急躁,我們中國自古就有一句話,要想成大事者,性情就得不驕不躁,現在看來,你還差的遠吶!”(中國一詞早就有了,其他的就先不說,朱元璋在聖旨當中,就多次提到中華、中國一詞!)
因為亨利團隊掌握著兵工廠現在急需的技術,朱由校也拉下一些身段來穩住他。
他當著眾人的面向他承諾,等他平息了內憂外患,騰出手來,必然支援幫助他殺回歐洲。
可在這之前,他和他的團隊必須得老老實實的呆在兵工廠,為大明鑄造精良的大炮,幫助大明改良更多的火炮。
還需要將他們的工藝技術,和大明沒有的那些火器知識,毫無保留的全部教學給大明的工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