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兩個人都雙雙答應了,朱由校還是不放心這兩個不靠譜的紈絝子弟。
親自在一旁監督他們寫這封書信,內容自然先是一陣噓寒問暖,拉近一下感情。
而後便提到了正題,請秦王和晉王配合他演一場戲。
他們二人各自上一道奏本,請求皇帝停止發放他們兩藩的年俸。
並將他們之前“捐獻”的錢糧一事,也一併寫明,捐獻原因就是為國盡忠出力。
這其中當然是少不了一番春秋筆法,將他們的貢獻誇大一下,而且是完全自願的。
到時可是要詔告天下,給萬千百姓看的。
可朱由校真實的目的,是要在不經意間,讓其餘的藩王們得知秦藩晉藩這一次的深明大義之舉。
只要讓天下的人知道,是藩王自己的請求,是他們自己的想法,就足夠了。
朱由校到時就可順其自然的,下一道聖旨給所有的宗藩,屆於宗室成員們的愛國忠君之心,皇帝勉為其難的批准了。
並且鼓勵其餘的藩王們也多多的效仿。
凡事只要有人帶頭,有個開始,就一切都好辦。
朱由校不指望他們能夠主動的捐獻錢糧給朝廷,只要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將他們全年的俸祿停發即可。
正所謂不對比就沒有傷害,雖然這些藩王們個個都是鐵公雞,摳的要死。
但這麼簡單的利弊,他們還是看的清的,他們或許會有怨言,但也沒必要為了這麼點小事,而獨樹一幟的公然甩了皇帝的面子。
如果沒有秦藩和晉藩出來做這個表率,朱由校直接下旨說要停發年俸的話,那這些藩王就會有理由來堵皇帝了。
他們會上書哭窮,家裡有多少人要養,王宮的開支有多大,其餘花銷又有多少之類的,直接把賬目給你報出來。
我們就靠著朝廷的俸祿活著,你這直接給我們停發了,那不是要我們的命嘛?
就和那些拖欠賦稅不交的江南士紳一樣,都是那麼無恥和無賴。
俗話說得好,解鈴還須繫鈴人,最堅固的聯盟放線,往往是從內部擊破的。
朱由校的這一招以退為進,宗藩們根本想不出辦法來應對,除非是真的蠢到了一種境界,敢把皇帝的臉面掃到地上。
至於成都的蜀王,他捐獻大批錢糧的事蹟自然也是要詔告天下的,到時就在聖旨中客串一下,將他打造成宗藩標杆,供天下的藩王學習。
也能間接的提高他這個皇帝的權威,你看,朕的聖旨才剛剛下達,蜀王就主動捐獻了這麼多錢糧,這不就是一個好的開頭。
在這種雙重壓力下,藩王們是一定會讓步的。
寫完書信後,朱由校還讓兩人畫了押,簽署了自己標誌性的名字後,才放他們出宮去。 pace]
拿到秦、晉二世子的親筆書信後,朱由校立刻就交給了兩名侍衛,由他們送往太原和西安。
收好了筆墨的王朝輔迅速迎上前去,在皇帝身邊諂笑著說道:
“萬歲爺真是高啊,這一招可真是是妙不可言啊,有了三藩來做這個擁護萬歲爺的標杆,其餘的藩王也無法團結在一起,藉口推脫搪塞了萬歲爺和朝廷政策了!”
別看大明朝有二十幾個親王,可這些親王之間,基本上是沒有什麼聯絡的,這麼多年來,都是各過各的。
現在朱由校將三個資歷最老,和一個最為富有的藩王拉攏了過來,已經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