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澤奉命去南京,已經有一年時間了了,當時他帶著五千精兵就能進入南京駐防。
現在南京的羽林軍已經有三萬多人,他就不信,那些士紳真的敢和朝廷撕破臉皮,自絕後路的拼死一博。
他們無兵無權,就算是想要鬧騰,也不過是讓自己窩藏的那點家丁私兵,出去搞點破壞,搶掠一下百姓之類的。
還有一招就是去四處造謠,蠱惑百姓造反,激發民亂,反抗朝廷。
這在早就見慣了打打殺殺的朱由校眼裡,不過是小兒科而已,大軍直接開過去平推就行了。
能被輕易鼓動起來反他的,也不是什麼老實本分的良民,殺了也就殺了,死不足惜。
雖然當地的官員大部分都是他們保護傘,亦或他們的自家人,但在這個時候,還沒有這種鐵頭娃敢和皇帝的槍口進行對撞。
他們只會抓住時機,進行聯名上書,將事實篡改,說是官逼民反、民不聊生。
朝廷的政策有誤,皇帝的行為道德有失,需要改正之類的。
南京的勳貴武將們,雖然和他們也是互相勾結,有巨大的利益往來。
但朱由校只要不去動他們,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安全的,他們就一定會置身事外。
他們可不會為了這些財神爺的面子,而去給他們強出頭,把自己陷入泥潭之中。
再者說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些士紳大戶敢當無賴,拖欠朝廷的賦稅不繳納,本就應該治罪。
這一次的出手,他可是佔據著絕對的道德大義,欠條字據在手,縱使他們再怎麼能說會道,到時也起不了任何的作用。
朱由校甚至擔心李之才和張世澤的的三萬軍馬太少了,不能夠有效的在第一時間把他們積欠的錢糧追繳回來。
他給錦衣衛千戶的手諭內容,除了具體的任務以及安排以外,還提醒了他們二人,要時刻注意城中任何的異常動向。
並嚴令叮囑,他們二人,所有的行蹤要對外界完全保密,身邊的護衛絕對不能鬆懈。
不管是平時還是執行任務,不能一起離開南京城,一定要有一個人留在城內,主持大局,壓制那些蠢蠢欲動的官紳勳貴。
只有這樣,才能牢牢的控制住南京,控制了南京,就相當於控制了整個應天府,掌握著絕對的主動權。
而為了保證他們能夠便宜行事,所有的行動能夠合理合法,朱由校又下了一道敕命。
駐守南京的三萬軍馬,正式改編為皇家近衛羽林軍、南京防務兵備駐防軍團。
職責是為皇帝看好宮城和皇城,還有京城的中心繁榮地區,以及較為靠近皇城的朝陽門和正陽門,全部劃歸管控。
等這到聖旨到了以後,他們就名正言順的駐守在南京城,不在是孝陵衛的編制了。
也省的有些人老是以名不正、言不順,不合禮制、祖制之類的話語來噁心他。
並敕封李之才為南京防務兵備駐防軍團的總兵官,總轄城中的一切防務,招收操練軍士,打造武器軍械,這些全部歸他負責。
張世澤則被任命為副將,併兼領南京守備部隊當中的左參軍,以及中軍都督府的斷事官。(副將就是副總兵)
這個斷事官,雖然不過是五品的官職,可是權力相當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