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崇明眼前一亮,覺得張彤說的非常有道理,兩國大戰,正是此理。
於是他立刻讓自己剛剛任命的丞相,擬寫這一份響噹噹的討明檄文,並嚴格要求,要將朱明的缺點、暴行全部公之於眾,並言明他大梁王,乃是上天派下來拯救百姓脫離苦海的真龍天子。
然後他用自己連夜趕製出來的粗糙玉璽,在此檄文上蓋上了代表他大梁國的國印,並蒐集整個重慶和識文斷字的讀書人,來幫他複製這份檄文。
叛軍攻佔重慶的訊息還在西南大地各處傳播,緊接著所謂的的大梁國討明檄文又來了,一波接著一波,奢崇明這個大梁王的名號廣為流傳。
許多人都覺著,大明朝是不是真的要完了?
畢竟自叛軍起兵以來,好像一直都是叛軍在高歌猛進,大明朝連一場像樣的戰爭都沒有,更不用說大捷了。
當奢崇明自立為王、釋出檄文的軍報呈到朱由校面前時,朱由校並沒有因此而大怒,反而忍不住哈哈大笑。
這與歷史上完全一致,剛剛有一點起色,連腳跟都沒站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稱王稱帝了,不得不說,明末得這些人,思想覺悟實在是太低了。
不管現在奢崇明,還是以後的高迎祥、李自成、羅汝才這些人,都是如此,眼光侷限性實在是太關鍵了,至於祖大壽和吳三桂為首的這些遼東軍閥,就更加不用提了,食物鏈底層玩家。
太祖當年打天下的九字真言,相信他們都知道,這麼一個成功的例子擺在眼前,連照抄都不會。
這怎麼讓朱由校看得起這些人就算他想,儘管他已經很認真的對待了,可他們的實力和眼光,真的是不能引起他的重視。
“陛下,奢逆實在是太過囂張了,臣請領兵出擊,主動進攻,就算是不能擒的奢逆,也必然讓他損兵折將,挫一挫他的銳氣。”
馬祥麟覺得實在是太過憋屈了,各方面的準備全部已經完成,叛軍已經是甕中之鱉,完全可以出兵剿滅,可陛下卻顧忌著安邦彥遲遲不出兵。
“瑞徵,為將者,不管在何時都不能被情緒所引導迷惑了,永遠要有一顆心如止水的大心臟,冷靜的頭腦去思考。”
“要成為名將、大將,就更不能計較一兵一卒、一城一地的得失,要明確自己的戰略規劃和戰術安排,要從大局出發。”
“奢逆不過一個待死之人而已,難道你還去和一個死人呈口舌之利?”
“現在我們是失了重慶,但不過是短暫的,你要將目光放長遠些,一座重慶城,換來西南百姓將來安穩太平的日子,你覺得這筆生意朕做虧了嗎?”
馬祥麟得此教育,心胸豁然開朗,也沒有了剛剛的憤憤之色。
“是臣太過心急了!”
朱由校微笑著回道:
“雖然你比朕年長不少,但要論起這心理年齡,恐怕你不及我多已,這行軍打仗,朕可是花了心思研究學習的!”
“你要永遠記住,打仗並不是攻幾座城亦或守幾座城,打仗的目的,是要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這樣才能定萬世之興!”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