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又何嘗不理解程國祥呢,如今的大明朝本就多事之秋,陛下還如此大行其事,他們心裡真是感覺極度不安。
“可這是陛下旨意,難道我們這些做臣子的,要忤逆皇帝、違背旨意不成?”
宋應星對於朝政大事並不如在座的其他三人擅長,但到了這個時候,也還是忍不住發聲了,在他看來,這一省的總督,和巡撫之間相差並不大。
巡撫執掌著一省的軍政大權,這確實是有一點離譜,而總督可是堂堂正正的。
徐光啟仔細閱讀了書信以後,不聲不響的將它放到桌子上,隨後憂心忡忡的說道:
“依我看來,不管是巡撫也好、還是總督也好,其實只不過換了個名頭而已,陛下真正的目的不在一個官位,而是在於軍權!”
“軍權才是陛下真正的目標,而絕不在於一官一職!”
“陛下在信中也寫了,太原的鎮守太監此次一併伏法誅殺了,負責鎮守的太監除了一個主動坦白的,也是一個不留,但陛下卻絲毫沒有提及繼任鎮守之事。”
徐光啟的一席話瞬間將其他三人的思維拉上正規。
是啊,如果不是為了軍權,根本沒有必要設立總督,因為總督除了軍務一把抓以外,其他的和巡撫沒有什麼區別。
朝廷雖有宣大總督一職,但自萬曆四十五年以後,已經有四年沒有任命過宣大總督了。
皇帝想要掌握更多的軍權,饒是他們也開始猶豫了起來,太過尚武,真的不是什麼好事啊,對他們士大夫的打擊會很大的。
宋應星看出了他們眼中的猶豫和擔憂,心中暗歎一口氣,陛下說的果然沒錯,像海瑞這樣大公無私的好官,只有一個。
他一個寒門出身的,思考方式和這些大族出身的自然不一樣,當然也就不能相互理解了。
尤其是王象乾,他這麼大年紀,黃土都埋到脖子處了,為了子孫後代計,他不想沾染太多的是非,以免後代遭罪。
程國祥則是單純的為國家財政發愁,戶部本就入不敷出,今年的稅糧還沒收呢,各部就已經將明年的財政預算報給了他,全部都是伸手要銀子的。
這要是在加一項開支,那還得了,他這個戶部尚書也可以不用幹了。
徐光啟倒是沒有任何意見,相反他還比較支援,雖也是儒家文化,但並沒有被洗腦的太厲害。
他從小就和西洋人混跡在一起,接受過外國文化的薰陶,比起大多傳統文人來,他的思想更為開放開明。
而且他對於軍備之事不止是感興趣,還深度瞭解研究過。
他剛接到入京的詔命時,就打算諫言皇帝打造一支新軍,以火器為主,可誰知皇帝早已行動了,還建了一座隱秘的兵工廠,著實讓他驚訝。
在徐光啟和宋應星二人的勸說開導下,程國祥終於不反對了,而王象乾也預設支援。
山西總督的官職,就此定了下來。
經過四人一番商討,一致認為吏部左侍郎陳奇瑜可擔此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