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費盡口舌,給晉王和晉世子講了一堆大道理,而中心思想就一個,忽悠他們支援自己。
他也學會了文官們道德綁架那套。
你是皇親宗室,值此危難關頭,你不出錢出力支援,還想著明哲保身?
不得不說是真的好用,一度說的他們父子倆無話反駁,終究是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朱求桂自知今日是落在皇帝的手裡了,只得連連應是,表示自己完全想通了,開竅了,你可以放心了,我以後唯命是從。
而對於皇帝要求世子朱審烜隨駕入川之事,朱求桂並不放心,但他沒有辦法去進行反對,皇帝的語氣根本不允許他去反駁。
“每過一日,陝西就有無數的百姓因飢餓而死亡,出資賑災之事既已議定,就不要再耽擱下去了,晉王擬幾道手令,今晚就將這些錢糧交接了吧!”
“陛下,這麼多的糧米和銀子可不是小數目啊,先不論要多少人,分多少批押運了,就是從各個府倉當中運到城內集中裝車,沒個三五天時間恐怕也不行啊!”
“晉王所說不錯,七十萬石糧,沒有幾萬軍士分批次的來回押運,不知何時才能盡數運往陝西!”
“但晉王可要聽清楚了,朕剛剛只是說的交接,沒說押運之事!”
朱求桂連忙低頭躬身,向皇帝解釋道:
“是臣耳拙了,曲解了陛下之意!”
對於這些錢糧,朱求桂比朱由校更加上心,雖然已經答應全部無償捐獻了,但至少現在還在自己手上捂著不是。
朱由校站起來拍了兩下屁股上的灰塵,然後一邊活動一邊說道:
“這麼多糧食,朕一時半會兒也沒有足夠的人手來押運,朕的意思是,就在太原城裡面,找一個大倉庫,將這些糧米暫時儲存,晉王以為如何?”
朱求桂思來想去,太原城哪裡有這麼大的倉庫?就是臨時建造也來不及啊,這可是一個大工程,得佔多少地啊。
他疑惑的問道:
“陛下莫非是想將這些糧米和白銀儲存進太原府的太倉當中?”
朱由校搖了搖頭,然後說道:
“太原府倉太小,根本存不了七十萬石糧,秋收之季又已臨近,官衙的倉還有儲存稅糧的,朕要是用了,稅糧往哪放?因此不可徵用!”
“朕也信不過那些官員,監守自盜的事,古往今來還少嘛?”
說到這裡,朱求桂已經不敢搭話了,凡是關乎到國政和官場的事,都是藩王們最為忌諱的事,更不用說眼前之人就是皇帝了。
朱由校突然一臉微笑的看著朱求桂,直看的他心裡發慌,而後聽皇帝說道:
“依朕來看,晉王宮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王宮位於全城的中心位置,外圍又有高牆林立,平日又無人可進出王宮,朕到時在調派一支軍隊,即能防糧食遭盜賊,又能護衛晉王安危,糧食也能夠集中存放,便於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