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完美暴君> 第二百五十三章 鞭抽鎮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五十三章 鞭抽鎮守 (1 / 2)

在地上嚇得瑟瑟發抖的胖太監曹吉祥,趁機偷偷看了一眼讓這個殺才都極為恭敬的年輕人,二人剛好四目相對,曹吉祥迅速低下頭來。

他心中滿是疑惑,這些人把自己抓到哪裡了?後面那個大胖子不是晉王嘛?他又怎麼會在這裡?

由於他是被捆綁矇頭抓來的,所以他並不知道自己已經進入了晉王宮當中。

而作為太原的城的實權大佬,曹吉祥自然是和晉王打過交道的,因為他太監的身份,反而可以避嫌。

朱求桂心裡也在想,這不是鎮守太監曹吉祥嘛,皇帝怎麼會把他抓了過來,而且看起來非常不友善的樣子。

鎮守太監一職,是永樂年間始的,但那個時候還不叫鎮守太監,而是稱之為協防守備,而且只有重要的邊鎮城市,駐防了重兵才有的。

這是一個轉折點,在洪武年間和建文年間只配提夜壺幹苦力的太監們,像漢唐的太監一樣,被皇帝信重,登上了歷史舞臺。

朱棣雖然是武將出身,馬上皇帝,但正因為如此,他非常忌憚和提防手握兵權的武將,尤其是在外地鎮守的,一直是他的心病。

他為了監視外地將領,將宮中的太監派去全國各地的軍事重鎮,監視那些將軍的一舉一動。

對於五徵蒙古,客觀的來說,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他不信任那些領兵的將軍,怕他們造反奪了自己的皇位,所以他才不辭辛勞的數次率領幾十萬大軍勞師遠征。

朱棣是非常自私的,他不是個好人,甚至稱不上一個好皇帝,他為了自己的皇位,為了自己的身後名,他拿著整個大明朝的國運在陪他一起賭。

為了自己的皇位穩固,他多次不顧祖訓,違背朱元璋的遺命辦事,還把洪武年間的諸多國策全部改革亦或廢除掉。

如果他的心胸能寬廣一些,不把大寧、赤峰等整個北方的衛所和軍鎮撤換掉,完全不需要花費整個國家的錢財和人力物力進行五次北征。

在洪武年間,宣府和大同這些地方還是非常安定祥和、百姓安居樂業的城市,但自永樂年朱棣開始,大明朝國策完全改變了。

連線蒙古和草原部落的邊境地區,不在設立衛所駐防,全部被廢除,太祖親封駐守邊關重鎮的十三塞王被重新定藩封國,百姓大量內遷,以長城為界,慢慢開始放棄關外的土地。

等到了宣德年間,大同宣府這些地區變成了直面草原遊牧民族威脅的重點防備區。

朱棣的想法很簡單,既然信不過下面的那些人,那我就自己幹,敵人來入侵了,我自己領兵出征總放心了。

京師三大營精銳從何而來,起碼有三分之一的軍士,都是從原邊境衛所的軍士當中挑選編練的。

可他不知道的是,正是他這一想法而間接導致了日後明軍戰鬥力大力下滑的原因。

沒有了邊軍,一旦爆發戰爭就只能靠京師的軍隊去作戰,但自宣德年開始,一直到正統年土木堡之前,京營的幾十萬軍士,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打過一場像樣的戰爭了。

因此土木堡的慘敗,雖然主要原因在王振的亂政和朱祁鎮的瞎指揮,但京營兵久疏戰陣,一觸即潰也是敗因之一。

這次的慘敗,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差一點亡國。

朝廷為此不得已,只能復立邊境的一部分衛所了,除了拱衛京師以外,其中目的還是重建新軍,來威服天下。

可皇帝又不放心了,怎麼辦呢,在這個時候,每日侍奉在身邊的太監,又一次走入了皇帝的眼睛,他們權勢再一次被加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