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己方的潰敗之相,叛軍將領門就氣不打一處來,平時花這麼多錢養著他們,是白養了。
無奈之下,孫賢只得派出自己的三百私兵家丁頂了上去,其他的叛將此時也知道共同進退的重要,他們並沒有退縮,而是和孫賢一樣,將自己的人全部頂了上去。
但遭受逃跑叛軍的影響,這些私兵家丁面對氣勢如虹的左衛鎮騎兵,也多多少少有那麼一點恐懼感。
還不等他們結陣,左衛騎兵就已經掩殺過來了,在一個將領的指揮下,騎兵勢如破竹,一舉突破了這些家丁的鬆散防線和陣營。
孫賢不甘心就此失敗,他一把抽出腰間的長刀,然後大喝一聲便向前衝去。
他於前線親自佈陣指揮,妄圖擋住左衛軍的攻勢。
孫賢的身先士卒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他的組織下,叛軍總算是穩住了陣腳,他們現學現賣左衛軍的佈陣方式。
前面用盾牌,後面以長槍立地結陣,持弓弩的叛軍在後面進行拋射,暫時是取得了成果,左衛騎兵勒馬而退。
李如松冷笑一聲,一個揮手,持鐵盾的軍士立刻上前架起盾牌,火器兵的火槍直接架在盾牌之上,朝著距離不過五十步的猛烈射擊。
叛軍的盾牌質量參差不齊,有的是鐵製,有的是木製或是藤製的,根本就擋不住火器如此近距離的火力。
而叛軍的弓弩雖然也夠距離能夠攻擊到左衛軍,但由於他們是拋射的原因,弓箭的威力大打折扣,射在精良的鐵甲之上很難造成實際性的傷害,連甲都很難穿透。
左衛軍配合緊密,又憑藉自身這一套優良裝備的優勢,在李松平的指揮下穩紮穩打,再一次壓制住了叛軍。
屈勤七見此狀況,立刻派十幾個心腹往各個方向而去,如果還不收攏軍隊,那他們就真的要敗了。
只有將所有人集中起來,尚且還能和李松平的精兵強將碰一碰,還有希望能堅持到建州大軍來支援。
叛軍準備集中優勢兵力與李松平決一死戰,李松平也在調兵遣將,有虎賁和神機兩個兵種程圓形控制住這一整個城區,然後慢慢進行收縮,準備將叛軍一網打盡,隨後又把騎兵佈置在路面比較寬平的道路上埋伏。
由於太過倉促,時間也不是太久,叛軍作亂的範圍並不是很大,但遭受搶掠的大多是當地的一些大戶豪商。
在屈勤七的嚴令下,叛軍迅速開始靠攏集結,孫賢等人見己方兵甲不斷增多,心中的底氣不由得再次膨脹了起來。
對面的李松平撐死也就千餘人,而他們可是有兩千多人,只要肯拼命,短時間內想要消滅他們這麼多人簡直是痴心妄想。
在這些將領頭頭的宣傳和鼓動之下,叛軍士氣大增,一個個鬼哭豪叫的向左衛軍發起進攻。
而對於李松平和一眾軍士來說,叛軍是正中他們下懷,躲躲藏藏、貪生怕死的反而不好殺,像這種密集衝鋒,倒正好和陛下經常說的排隊擊斃差不多。
李松平再一次拿出了令蒙古人膽寒的大殺器,流光神機箭,一輪火箭射過去,中箭身亡和被炸死的叛軍不知凡幾。
對於這些叛軍來說,他們對這個火器並不是那麼陌生,但他們並沒有裝備和使用過。
這並不是皇帝和朝廷厚此薄彼,亦或貪汙腐敗,這是遼人自己造成的。
熊廷弼在給朱由校的奏報當中就著重提到過此事,遼人不喜火器,更不肯研習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