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命人將大明地圖掛了起來,隨後用一根杆子指著關中一帶說道:
“他們不造反,朕也不會先動手,但也不能坐以待斃,如若他們真的叛亂,要以最快的速度發兵平定,以軍威鎮壓!”
“朕以為,先派一支軍隊悄悄南下,陳兵西安,到時也能迅速經過漢中直入蜀中!”
“朕還想借此機會,對這些西南土司進行改土歸流,徹底解決這個禍害數百年的毒瘤!”
聽到改土歸流,站在一旁的馬祥麟臉色有點不自然了起來。
武將們對於改土歸流這事根本不甚瞭解,他們只知道有仗可打,這就足夠了。
而文臣們相比剛剛聽到親征之時更加不淡定了,連中立的王在晉都忍不住上前說道:
“陛下,土司改制事關重大,萬不可操之過急啊,否則一著不慎,必然引得各省土司聯合在一起對抗朝廷,此事還得循序漸進,以蠶食之法方為上策!”
比起王在晉,徐光啟可是直接點出關鍵所在,他義正言辭的道:
“陛下,臣堅決反對,遼東之事尚未平,此時怎能再生西南事端?”
“臣等不是不知土司制度之禍,但凡事總有個先後,臣以為眼下當務之急,是要先解決遼東將門,穩定關外後,方可整頓關內。”
“臣亦理解陛下,我大明立國兩百餘年來,弊端早已積累無數,官場腐敗之風愈演愈烈,貪官汙吏、地主惡霸層出不窮,但正是因為如此,陛下才更應該保持冷靜,不被憤怒所矇蔽雙眼!”
“治大國如烹小鮮,陛下登基尚不過一年,今年更不過十八,大可不必如此急切,完全可以等以後局勢穩定明朗,再行改革制策啊!”
“閣老之言確為最穩妥之策,但朕等不了這麼久了,如果錯過這次機會,那不知又要等多久。”
“洪武年間,太祖皇帝亦實行過改土歸流,但最後卻是徹底失敗,土司們更是藉此助長了幾分氣焰。”
“諸位以為太祖皇帝真的拿他們無可奈何?太祖的開國軍隊,天下誰人能擋?強如蒙元騎兵都只能遠遁漠北,要滅這些個土司何其簡單?可為何不如此做呢,那是因為這些土司佔據著大義。”
“當朝廷的實力強大時,他們比任何人都要乖巧,可當朝廷威勢不在時,他們相比建奴和韃虜更為可恨,最可恨的是,朝廷還只能吃了這個啞巴虧!”
眾臣都心裡明白,皇帝說的句句屬實,朝廷對於土司的掌控力實在是太弱了,而當土司們意識到朝廷日落西山時,立刻就會起兵造反,企圖割據一方。
當年的楊應龍不就是如此,朝廷遠征西北和朝鮮後國力大幅度下滑,國庫存銀消耗的所剩無幾,精銳部隊更是死傷慘重,可他實在是太高估自己了,就算是日薄西山的大明朝,一樣能一隻手掐死他。
稍傾後,朱由校又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