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第一次重大改變和戰略方針就是從朱瞻基開始的。
洪武和永樂兩朝皇帝,窮盡畢生一切,致力於開疆拓土,尤其是洪武,如果不是因為元末戰亂而大傷元氣,都不用等朱棣五次北征蒙古了,他就能蕩平草原。
而到了朱瞻基,大明的國策由攻改守,陝甘山三高官城外的疆土大部廢棄,朱棣打下的奴兒干都司也撤離了大量的政府機構,導致大明對於東北的掌控力大幅度下滑。
安南,這個數次南征、耗費無數錢糧打下的交趾布政使司,朱瞻基以數年以來、一方不靖、屢勤王師為由而下令完全撤軍安南,安南將領黎利宣佈建立後黎朝,從此安南獨立。
這個自漢唐以來一直屬於中原王朝固有領土的地方,從此脫離而去。
鄭和死了以後,朝廷官員立刻拿朱元璋定下的祖制來向皇帝諫言,朱瞻基聽信了,他立刻下令停止出海下西洋,永不復議。
並下令解散船隊上的水手和其他人員,船上的官員、將士亦被調離,他們此生再未出海一步。
從此以後,威服四海的鄭和船隊銷聲匿跡,幾百艘最先進的寶船停泊在港口經歷著風吹雨打,無人照看,就如同一堆爛木頭一般。
自朱瞻基開始,後來的歷代皇帝和臣子的眼光永遠只限於漢地十八省,對於其他地方的管控力越來越弱。
遼東也不例外,因為朱瞻基不重視軍事,常年不經戰事,導致遼東的軍備大為鬆弛,大量的空響和空額出現了。
到了正統年間,那些位於東北白山黑水裡部落終於抓住機會反叛了,那時的明軍比現在強不了多少,雖然最後是鎮壓住了,但給了當時的朝廷當頭一棒。
朱祁鎮和朝中大臣商議過後,決定仿效漢靈帝,讓那些有錢的富戶地主自行招募軍隊。
你招募到多少人,就賜你一個同等的官職,你能招募一千人以上,就封你為守備和千總這些官職,遼東那些大大小小的將門就是這樣來的。
現在要想開海,就必須巧立名目,以掩人耳目,畢竟現在的大明,可受不住第二次倭亂了。
而且現在的大明根本沒有出海的實力,現在整個南洋都在大海盜李旦的管控之下,而且李旦之後還有西方國家的艦隊,在這方面,大明比不上任何一方,實在是太弱了。
必須先打造一支真正可用為海戰的艦隊才行,這樣有資格出海與西方列強和李旦爭奪海洋霸權。
而出海所用的戰艦卻不是一年半載就能建成的,在加上訓練水手和軍士,恐怕沒個兩三年成不了什麼氣候。
看來得找個合適的人出一趟海了,先和那些大大小小的海盜打個招呼,尤其是那個顏思齊,他可是有極大可能爭取過來的。
大臣們對於設立登萊巡撫一事並無異議,他們也都不是庸才,登萊的地理位置確實是上佳。
“稟陛下,這登萊巡撫是否受山東布政使司管轄?”
“登萊兩府不受地方衙門節制,直接受兵部和朕節制,登萊兩府的文臣武將,不管是大是小,凡是任命,以後得需要朕的令旨!”
開玩笑,這麼重要的地方自己怎麼可能不親自來管?況且都已經把它分出來了,怎麼可能還劃歸到地方去呢。
王在晉面露喜色,這可真是個好訊息啊。
他又問道:
“那這首任巡撫以及總兵官當為何人?”
朱由校緩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