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擊,是太祖皇帝的義子黔寧昭靖王沐英在洪武年間征討雲南時所創立的,這套戰法非常實用,一直是火器部隊所必備的,一直到晚清時期後裝膛線步槍的出現才被淘汰。
“陛下,要是我們神機營全部配備神武銃,擔保讓建奴和韃虜有來無回,必殺的他們屁滾尿流。”
李興對於神武銃的喜愛溢於言表,這也正是神機營軍士所期待的。
朱由校也拿著一杆火銃瞄著前方靶子,但沒有開火,這種有生命危險的事他可不會幹。
“神機營是肯定要全部換裝配備神武銃的,但不是現在。”
“神武銃不比其它,它的製作要難一些,而且工匠們還需要時間培訓,朕這次也不過帶了三百杆而已,下一批神武銃還不知何時呢。”
“而且這三百杆神武銃也不能全部給你們,朕要分出一些,用於練新的兵種。”
陳廣看了一眼李興,隨後問道:
“陛下,這新兵種,是什麼?”
朱由校放下火銃拍拍手說道:
“火槍騎兵!”
“神武銃的擊發很容易,所以朕想給騎兵配備一些,看看是否能夠取代弓箭,騎射雖強,但要訓練出一個合格的騎射手出來時間太長。”
“羽林軍這三萬騎兵,除去那些蒙古人,也只有幾千騎兵騎射合格,敵人不會等你準備萬全在和你打,因此朕想出了此策應對。”
驍騎營的那些騎兵,大部分都是新兵,只有最開始的那八千騎兵是由京營、孝陵衛、通州兵當中挑選的老兵而組成的,他也是藉助的這些班底才能快速成軍。
可就是這僅僅的八千軍,現在也只剩下不到一半,有一些是被李松平帶走,還有一些是死於上次的北征。
作為騎兵將領的李文勝立刻諫言道:
“陛下,縱使神武銃有極大的改進,但恐怕是無法取代弓箭的,弓箭的作用不止是因為破甲和遠端打擊,而是因為它可以連續擊發,壓制敵軍,給予敵軍更大損傷,撕開他們的軍陣。”
“騎兵作戰本就行動如風,最重要的便是第一波衝陣打擊,弓箭能進能退,可火銃放完一槍後就得停下再次裝填,這對於戰力是威勢會有很大的影響啊。”
“而且馬上裝填火藥的難度太大,這可能會給敵軍反應時間,要是他們抓住這個空擋進行反擊或防備,那就完了啊。”
“戰場局勢變化極快,戰機可能就在那一瞬間,如果因為裝填火藥而導致兵敗,那可得不償失。”
朱由校也覺得李文勝說的有道理,如果他真的要訓練火槍騎兵,這些問題確為關鍵所在,必須要徹底解決才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