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
兵工廠搭建的靶場內,一隊軍士正在拿著新型火銃裝填藥子,朱由校和一眾心腹大臣,以及兵工廠的總制張之極,天工院院長畢懋康在高臺之上翹首以待。
等藥子裝填完畢,持槍軍士在一名將官的命令下,在距離靶場一百步的一條白線外,整齊劃一的跪瞄著前方靶子。
隨後那名指揮的將官看了一下高臺,朱由校隨即點了點頭,張之極上前三步大喊道:
“測試開始!”
將官立刻拱手轉身而去,走到旁邊高舉令旗大喊道:
“準備!”
幾個呼吸後,猛的將手中令旗往下一揮,口中大呼道:
“放!”
話音剛落,火器兵當即扣動了火銃上得扳機,靶場中隨即傳來一陣陣響聲。
負責看靶的軍士拿著被擊中的靶子迅速跑到了高臺之下。
朱由校數了一下,三十個靶子擊穿了十七個,這是在一百多米外,而靶子上是套了一層鐵皮的,在這麼遠的距離外能夠擊穿,已經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了。
朱由校滿意的說道:
“這自生火銃的威力可是不小啊,畢愛卿,這是怎麼做到的,這威力比起西洋人的火繩槍可是不差啊。”
“而且這燧石的擊發裝置,比起火繩槍更是方便簡易了許多,有了此槍,就算是在關外的寒冬使用,也不會像其他火器一般,在出現啞火的問題了。”
畢懋康躬身說道:
“稟陛下,臣只是將引線改成了燧石擊發而已,並沒有做過多的改變。”
“至於這威力,不止陛下覺得不可思議,臣前些日子試槍時也震驚不已。”
“臣只是依照陛下的啟發,將槍管打造的更加精細,藥子也是用得最好的,並反覆測試,最後終於測試出了最為合適此槍的用量。”
朱由校暗道原來如此,這確實是一個重大的改變。
現在的大部分人並不是那麼重視火器,對於火器的保管和養護近乎於沒有,沒用的時候就丟在倉庫裡等著它生鏽。
等到要用起來時就是臨時抱佛腳,加上本就是偷工減料製作出來的次品,結果就是第一槍還沒開,槍管就堵住了,或者是直接炸膛,自己人先沒了。
火藥的用量也沒有個具體的標準,除了一些熟練的老手,其他人都是往裡面硬塞,這樣的火器怎麼能達到最佳威力呢。
朱由校哈哈大笑兩聲道:
“畢愛卿不愧是火器專家,這自生火銃可謂是我大明火器裝備的一大突破啊。”
“聽說愛卿為了研發出這火銃,一直常住於兵工廠,每日廢寢忘食,家中都幾個月沒回去看過了,真是辛苦愛卿了,愛卿以後還得勞逸結合才是,火器固然重要,但人的身體更重要。”
“不要把身體累垮了,大明的火器還有很多需要愛卿去改進位制新呢,不必急於一時,否則不止是朕的損失,也是國家的損失。”
畢懋康作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