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大早,朱由校早早的起床來到了前殿。
剛剛入宮的袁可立並沒有等多久,便被王朝輔領了進去。
“臣尚寶司丞袁可立叩見皇帝陛下,恭請陛下聖安!”
看著下面對自己跪拜的袁可立,朱由校欣喜的說道:
“愛卿平身!”
袁可立又磕一頭,然後大呼道:
“謝陛下!”
看著這位在後世名聲不顯卻極有作為的真正重臣,朱由校的內心感慨萬千。
如果不是滿清奪了江山,袁可立的大名必然能夠流芳千古,這位教科書級別的人物,才是真正被埋沒了的第一干才。
自薩爾滸之後,大明與建奴二十多年的戰爭中,除了袁可立主動出擊,其他的那些什麼大臣大將無一不是被動挨打。
袁可立巡撫登萊僅三年,便取得了對建奴真正的大勝,復遼南故土千里有餘,斬奴首不知幾何,救百姓亦是無數。
他編練的水陸大軍自登萊而出,配合皮島的毛文龍四處出擊,打的建奴不顧首尾,毛文龍多次深入建奴腹地,兵鋒直指建奴老巢。
在他巡撫的這三年間,建奴再不敢輕易出兵犯邊,猶如遼軍一般,龜縮在城中堅守。
在他的經理下,登萊兩鎮有兵五萬餘,戰船四千艘,一時成為大明的擎天一柱。
他麾下大將沈有容、張度,還有歸他節制的毛文龍,簡直是建奴的夢魘,建奴聞此三將之名無不聞風喪膽,甚至不敢應戰。
他的登萊戰區本是策應遼地正面戰場的,可被他給生生打成了主要戰場。
時人稱:“一方豪傑皆在老公祖幕下,士氣自倍,人心自歸。”
而兵戎之盛甚稱規模:“劃城一面,出納戰艦,黃龍青雀,首尾相接,萬櫓千帆,簇簇其中。”
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策反降將劉愛塔,給了一向自信的老奴當頭一棒,建奴在遼南失地千里,損失慘重,老奴經此雙重打擊,甚至一度臥病。
在那個黑暗時期,他給了大明新的希望和光明,他用實際行動證明,建奴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可惜好景不長,袁可立履立戰功,遭到了朝中官員的嫉妒,他們聯合起來打壓排擠,而因為袁可立立有大功,皇帝也非常看好他。
朝中官員正是抓住此點,聯名上書皇帝,將袁可立明升暗降,調離登萊。
後於天啟四年,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在這一年策劃並實施一場針對東林黨人的陰謀,袁可立牽扯其中,只得辭仕歸家。(那些說魏忠賢是救世主的仔細去了解一下。)
他麾下大將沈有容聽說此事後,毅然辭去總兵官之職,離開了登萊。
而毛文龍也因此失去了最大的支援,不管是新巡撫還是朝中的閹黨和東林黨,都視他為無物,基本上淪為了“孤魂野鬼”。
後在與建奴的交戰之中,大將張度戰死,至此,登萊東江三鎮三大將去其二,而遠在敵後的毛文龍也只得做起了生意勉強度日。
袁可立的去職導致剛剛有所好轉的局勢迅速面臨崩潰,建奴失去了牽制後,再次將主要戰略重心放在山海關,遼軍連遭大敗,關外形勢岌岌可危。
此時朝中終於有人想起了袁可立,並在朝會上覆議,是否詔令袁可立官復原職,繼續巡撫登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