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會中,大部分人都是沒有民族和國家這個概念的,包括軍隊的官員同樣如此。
尤其是那些大字不識的底層百姓和大頭兵,你跟他們講大道理有用嘛?人家可沒空聽你在那裡熱血沸騰的演講。
但只要你賞點錢或者賞點糧食給他,他能立刻跪下對你感恩戴德,這就是現實。
霍去病的治軍方略就是如此,軍隊最重要的就是賞罰分明,而不是天天跟士兵打成一團,他的軍隊也因此而疾戰如風,打的匈奴丟盔棄甲。
“陛下,如此賞罰,會不會令得關外的將士寒心?”
不少文官對於朱由校的賞罰還是比較擔憂的,因為這事明軍可是鬧了不少的兵變啊。
“軍將與敵作戰,縱使沒有敗退,同樣也是一種罪,而且這比戰敗的影響更為可怕,你們這些熟讀詩書、為官多年的人難道連這個道理都不明白?”
朱由校知道會有人站出來反對,因為他的所作所為並不符合這個時代的趨勢,思想這東西是根深蒂固的。
“行了,內閣速度批章蓋印,兵部準備封賞文書以及將印,仔細核實此戰軍功,軍士們應得的賞銀都要如實記錄,到時呈報於朕!”
“國庫的錢糧需另做他用,這次的賞銀,就從朕的內帑出吧!”
朱由校說完最後一句話心都難受了起來,這都是我辛辛苦苦攢起來的啊,雖然也就幾十萬兩,但也令得他肉疼一下了。
一聽皇帝自己出錢,程國祥苦逼了半天的臉立刻容光煥發,他這個戶部尚書壓力大啊,庫裡現在就這麼點錢,可經不起這些折騰,但皇帝接下來一句話令他又苦逼了起來。
“戶部給朕打個欠條,等國庫富裕了,到時要還給朕!”
朱由校想了想還是下不了決心,雖然他的內帑還有近三千萬兩銀,這點軍費只是九牛一毛,但是誰又會嫌自己的錢多呢?
他還有很多事可都還沒辦呢,一兩銀子都是極其珍貴的。
遼東軍將的封賞是定了下來,朱由校索性將此次北征的封賞也議定了下來,他本來還想等羽林軍新的編制落實以後在封賞的。
但現在已經封賞了遼東的將官,如果還置之不理,那就顯得厚此薄彼了,畢竟他也要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羽林軍可是自己的軍隊。
經過君臣的商議,羽林軍的封賞比遼軍的封賞要略勝一籌。
內閣輔臣、兵部尚書王在晉加柱國、進太子少師、賜蟒袍玉帶、賞銀一千兩!
兵部右侍郎楊嗣昌加奉直大夫、賞銀一千兩,吏部左侍郎陳奇諭加奉政大夫、賞銀一千兩。
驍騎營參將李松平加昭勇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