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漢大丈夫怎能沒有一點陽剛之氣呢,且如今內外諸事不平,孫兒如果還不拼一點,將來何以去見太祖皇帝?”
劉太妃本以為皇帝忍受不了這個生涯,現在見皇帝的態度和想法還是如此堅決,也知道勸諫無望了,而且她的言語已經是僭越了,後宮不能過問政事,這是太祖三令五申立下的祖制!
朱由校轉移話題道:
“怎麼不見純妃?”
“純妃身子骨本就太弱,雖然皇嗣已經懷了三個多月,但依然不是很穩定,這些日子太醫一直在為她安胎養血,本宮就擅作主張沒讓她來迎駕了,還望皇帝不要怪罪!”
這事確實重要,畢竟皇嗣關乎著大明未來的國運,更關乎皇明的繼承正統。
當年之所以會有奪門之變的發生,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景泰帝沒有後代,但凡景泰帝有個兒子,別說石亨、徐有貞這些烏合之眾,就算是手握大權的于謙支援朱祁鎮,他們都未必能成功。
“本宮已經讓純妃於慈寧宮準備膳食等候皇帝了!”
朱由校微笑著道:
“孫兒離宮這麼久,倒是時常想念宮中的美食了!”
歷朝歷代的皇宮之中都是極為冷清的,沒有親情可言,在這裡只有利益至上,而類似於這種其樂融融的家宴,一年下來恐怕只有皇帝大壽和過年時期才可能會有。
而自朱由校登基以來,這不過是家常便飯,他為這個冷清的牢籠帶來了一絲溫暖,後宮的嬪妃不用每天提心吊膽的過日子了。
他的弟弟妹妹也會感受到親情,不會在孤苦伶仃的呆在宮中等待死亡,其實說句不好聽的,如果你出生在明朝的皇宮之中,還是個女性,那麼你的一生從孃胎之中出來就已經註定了,這是無法改變的,明朝的公主只是多餘的生物而已。
“不知選妃之事如何了?”
雖然這是朱由校的大事,但他從來沒有關心瞭解過這件事,因為根本不需要,大明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他只需要最後點點頭就行。
見皇帝主動問起,劉太妃欣慰的笑道:
“秀女已經挑選完畢,已經入宮進行考核了,等一個月後就大事可畢了!”
“辛苦太妃了!”
“皇帝國務政事繁忙,大婚之事本宮會幫皇帝妥善安排處理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