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衙之中,朱由校看著王在晉等人與林丹汗的三戰捷報甚是開心,加上他在草原上斬殺的那些蒙古人,此戰斬首高達近十萬人。
蒙古主力騎兵就斬首了兩萬多級,林丹汗這次可是被自己徹底打趴了,不用多想,漠南蒙古這次損失已經臨近崩潰了,他們又將開始老套路,爭權奪利,林丹汗有的忙了,他的汗位不穩啊。
“諸位,經此一戰,漠南蒙古實力大損,幾乎掉了半條命,待他們回去以後必將開始內訌,五年之內,北疆不會在有戰事了,可以安享一段太平日子!”
“臣等恭喜陛下!”
王在晉再次上前說道:
“陛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陛下先前所定方略和計劃處處打在林丹汗的七寸,可謂用兵如神,臣恭賀陛下!”
雖然他以前知道陛下頗為尚武,但是心裡依然沒底,可經此戰後,他是從心裡佩服,在密雲大捷之後,他每天在心裡祈禱,只要陛下不敗,那麼這次北征他們就算贏了。
可他沒想到此次陛下竟然遠征千里,都要打到林丹汗老家了,更是滅了兩個部落,還收編了一個部落?簡直讓他刮目相看。
“行了,你們也不必太過吹捧,其實朕這次親征千里,也是冒了極大的風險,幸得皇祖保佑,朕這次也算是重振我大明軍威了!”
將此話題打住以後,他又拿起奏報看了眼,隨後突然問道:
“這三千青壯勞工此戰表現如何?”
“回稟陛下,此戰多虧少冢宰臨時將他們編組起來,否則密雲很可能就被攻破了,他們雖然不會打仗,但是臨危不亂,也為此次密雲防守立下大功!”
臨危不亂?這證明他們有組織有紀律,不就是極好的兵源嘛?
朱由校當即下令,將他們招募進羽林軍,成立一個新的兵種,工兵營!
工兵,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這個詞根本沒人聽說過,大家都不知道是幹什麼的。
“請問陛下,這個……工兵…是何意?”
朱由校解釋道:
“工兵嘛,顧名思義,他們的任務就是工而不是戰,他們不需要衝鋒陷陣,也不需要上陣殺敵,與輔兵相差不多!”
“大軍後勤由輔兵負責,而搭建營帳、修築城牆、挖壕溝等事都由工兵負責,戰兵只管打仗,輔兵只管協助戰兵,職責任務分明,三軍成一點,豈不事半功倍?”
眾人一聽倒覺得是那麼回事,武將們這次倒是比飽讀詩書的文官反應更快,馬祥麟說道:
“陛下所言極是,每逢戰事,將士們行軍勞累,卻還要修築防禦工事,而且不能第一時間應對戰事,如有陛下所說之工兵,確實是省時省力。”
經過一番思考,所有人都基本上理解了,覺得陛下此法確實不錯。
“周興武,此事就由你來安排,先以這三千人為基礎搭建,待回京以後在招募一些進行訓練!”
“一應之待遇就與輔兵一致吧,但要記住,不可威逼,他們如果不願意參軍就算了!”
“臣遵旨!”
朱由校又看向王在晉問道:
“宣大軍如何了?”
“稟陛下,宣大軍尚在密雲城外駐紮!”
“下令讓他們回鎮,仗都打完這麼久了還待在這裡幹什麼?朕沒給他們放假!”
王在晉頗為難言的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