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這個人,歷史上有很大的爭議,這個人能力是有的,真本事確實槓槓的,心高氣傲也是真的,崇禎年間可謂權傾一時。
而且最重要的是鉅鹿之戰之前,多次分割盧象升的兵力,最後導致堂堂總督天下兵馬的盧象升麾下居然不到兩萬兵馬,而且親自大部還是他自己的天雄軍。
本來也還統領了山西、大同、宣府三鎮的兵馬,結果在半路上被以各種名義分兵,什麼哪裡要駐守,哪裡有敵人。
結果等到了鉅鹿和滿清交戰之時,這個總督天下兵馬、宣大總督、兵部尚書的盧象升麾下就剩一萬多人,高起潛畏敵觀望,帶著所謂的的大明第一精銳關寧鐵騎躲在後面吃屁。
高起潛的拒不救援,最終直接導致盧象升戰死沙場,麾下天雄之精銳全軍覆沒。
楊嗣昌也自此掛上了他人生的一大黑點,甚至有人認為他就是坑死盧象升的罪魁禍首。
不過在朱由校看來,真正的的罪魁禍首就是崇禎皇帝朱由檢,他始終在戰和之間搖擺不定,聽風就是雨。
自己偷偷派陳新甲去議和就算了,結果你又要平臺詔見死戰派的盧象升,還要給他加個總督名頭去和滿清死戰。
楊嗣昌當時作為崇禎皇帝的心腹、肱骨之臣,你說他到底怎麼選擇呢?
陳新甲議和之事他是知道的,結果皇帝詔見了盧象升後,又想要盧象升戰敗滿清,就這兩種選擇,一個是依照皇帝意願等議和,還有一個是全力支援盧象升,違抗皇帝意願。
楊嗣昌不過是選擇了大多數人的選擇而已,而且他之所以有坑盧象升的嫌疑不過是因為他分割盧象升的兵力而已。
楊嗣昌既然選擇了前者,肯定是要阻止盧象升的,在盧象升還未出京之前,楊嗣昌就數次提醒盧象升,不要冒然出擊。
盧象升根本不聽,執意死戰滿清,楊嗣昌也無辦法,只能用其他辦法阻止於他,最後他採取了分兵這一招。
你手裡沒兵,你總不可能去主動進攻吧?你總不能不要命吧?結果他低估了盧象升的那顆忠肝義膽,還有那顆殺敵報國的那心。
雖然說楊嗣昌確實也是坑了盧象升,但他應該只是無意為之而已,真正的的罪魁禍首是兩面派的崇禎皇帝。
你要議和,你就堂堂正正議和唄,你要打,就全力支援盧象升去打不就行了?結果就是既想議和又想打敗敵人,天底下豈有這種兩全其美的好事?
在這種情況下,你一個最高統治者連個明確態度都沒有,還指望臣子能怎麼樣?就算是衛青霍去病在世也得當場吐血。
最關鍵的是臣子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意見,給了你選擇的意見,你既不支援又不反對是個什麼情況?好玩呢?
朱由校看著面前的這個“年輕人”,微笑說道:
“朕看此一路主將非你莫屬了,相信你的那些兵書也不是白看的吧?”
“朕此次不需要你建立大功,只需要按照既定方略穩紮穩打就行,如果你連照著腳印走路都不會,那你這個兵部侍郎也該換人了。”
楊嗣昌也是非常激動,在幾個月前他不過是一個無人問津的小主事而已,想不到現在受到陛下如此之重視,真是祖墳冒煙。
楊嗣昌直接跪下行大禮道:
“陛下放心,臣必然不負陛下浩蕩皇恩!”
朱由校將他扶起後提醒道:
“此戰你之任務,就是儘量吸引於韃虜主力,雖然只有兩萬五千軍,但朕相信,相比起宣大那所謂的的五萬兵馬,定是天壤地別的差距。”
“如真遇韃虜主力,不必慌張,可於諸將共同商議,你部沒有騎兵護衛,只能結軍陣禦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