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明朝或者說皇帝對於遼東的掌控有多麼低,從萬曆十一年開始,這麼多年發生了這麼多大事,完全被矇在鼓裡,而遼東又是腐敗到了什麼地步。
這些文官還有一個愚蠢的共同認知,那就是以德服人,以為可以用所謂的聖人理學、儒家思想教化他們,真的是異想天開。
“諸位愛卿以為,林丹汗為何與我大明結盟?”
這個問題可把這些人給問住了,一時間根本回答不上來。而朱由校又問道:
“是因為我大明國威?亦或因為我大明兵鋒?還是因為林丹汗真心臣服?”
禮部尚書張瑞圖回道:
“陛下,臣以為,乃是因為其畏懼於我大明,還有努兒哈赤威逼之原因!”
這個回答也算是勉強搭到了邊,可惜不是完全正確。
“林丹汗一直致力於統一蒙古諸部,以恢復鐵木真時期的輝煌,你們以為,可以放任他做大?”
“努兒哈赤確實為眼下的心腹大患,但只要牢牢控制遼瀋,就算是神仙來了也難有作為,且此時只能以守代攻。”
“朕早已在幾月前就命熊廷弼整頓軍務,這也是朕將大權全部交付於他之原因,想要打敗敵人,首先得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而那林丹汗全然不一樣,他遭受著科爾沁與建州的聯合壓制,他只是迫於形勢而短暫與我大明結盟而已。”
眾人也覺得陛下的話非常正確,確實說到了根本之上,但他們還是堅決反對親征。
內閣次輔徐光啟道:
“陛下如以為察哈爾部非打不可,但眼下時機可行?”
朱由校命人將新鮮繪製出爐的地圖掛起來道:
“朕以為時機已經非常成熟,現在就是最好的機會,朕早就為此戰做足了準備!”
朱由校又詳細的給他們講了自己出兵的理由以及目的,並且把地圖都講解一遍,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搶戰馬。
挾大勝之威分化蒙古諸部,打擊這個蒙古大汗的威望,拉攏那些本就親明或者不服林丹汗的部落為自己所用。
足足給他們說了半個時辰,才總算是把他們說服,朱由校感覺嘴巴都合不攏了,甚至還有一點小痠痛。
可這些人雖然認可了出兵關外,但還是反對皇帝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