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想去天壽山麓祭祖,諸位愛卿今日就拿個章程安排下來吧!”
朱由校並不是突發奇想,祭祖這件事,他已經考慮了很多天了,他去祭祖的目的是想去長陵看望一下他那位了不起的祖宗。
永樂皇帝,太偉大了,雖然他是篡位稱帝,雖然他在位期間犯的錯誤不少,直接對於大明國策以及政治的影響也很大,但是他也可以說功蓋天地了。
作為漢人王朝最後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讓同樣做了幾個月皇帝的朱由校感到敬佩不已,而且他現在也算是他的子孫了,不管是出於他私人的想法還是大局觀上,他都必須去祭拜一下自己這位老祖宗。
“張愛卿,你是禮部尚書,禮部就先把日子定下來吧。”
張瑞圖是半個月前升任的禮部尚書,此前他還不過是六部的一個主事呢,也算是朱由校破格提拔了。
“稟陛下,初十、十二、十三,這三日俱是祭祖的黃道吉日,請陛下裁定。”
“那就初十出發吧,剛好到天壽山麓也要兩天時間,十二、十三這兩天朕就正式躬祭。”
“七天的時間,應該夠準備儀仗、大樂以及祭品了吧,如有什麼難處現在就說出來。”
按照皇帝祭祀的禮制,內閣六部九卿、都察院、通政司、六科十三道的官員都要隨駕一起去。
太常寺準備祭品,翰林院撰寫祭祀誥文,錦衣衛負責出行儀仗以及場面佈置,可謂是相當麻煩。
內閣元輔王象乾上前道:
“陛下,不如今日就將留守官員定下來!”
“嗯,王師傅年事已高,就不必去了吧,兵部尚書王在晉和英國公張維賢負責京師防衛守備,其他的人選諸位愛卿可還有補充?”
“陛下,還要裁定鎮守九門的軍將,還有隨駕護衛的軍隊!”
這可是很重要的,皇帝和文武大臣都走了,京師無主,是最容易出亂子的時候,王象乾怕陛下忘了此事,趕緊提醒。
“九門城防到時就由羽林軍鎮守,城內由五城兵馬司來負責,如此應當無憂!”
“護衛也由羽林軍負責吧,戶部準備好三萬軍隊和隨行人員的糧食物資。”
“陛下聖明!”
“既然章程已經定了,就由內閣來詔告百官吧。”
“朕這裡還有一事,禮部準備好敕命,定好良辰吉日,劉師傅為正使,愛卿為副使,朕要冊封慈寧宮女官蘇氏為皇妃,務必要趕在祭祖之前!”
“臣遵旨!”
“好了,沒有其他的事大家都去準備吧。”
“臣等告退!”
“王伴伴,去軍營通知英國公,到時調集兩萬羽林軍隨駕,另外,讓李松平到時帶領驍騎營的騎兵給朕先去清清場子!”
朱由校說的清場自然是要李松平去幫自己探探路,提前駐紮在天壽山附近。
雖然自己現在對京師已經基本掌控了,但是安全問題還是要重視起來的。
“詔魏忠賢和許顯純來見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