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陽道:“好,那我先看看這份報告再說。”
楚陽走去書房,在電腦上收下曾凡的郵件,是滙豐銀行9月11日發的一份鵝廠估值研報,有簡報和全文兩份,都是繁體版帶英文版。
楚陽細看了兩分研報。
“9月9日,鵝廠控股1.28萬億港幣,摺合1649億美金的市值,距離此前4月中旬的歷史高點,已經回落了22%。
我們認為,這其中,既有A股熊市的影響,也有投資者對薇信發展不及預期的反應,這導致機構投資者近期紛紛拋售鵝廠控股。
今年4月中旬,鵝廠控股曾經創下1.64萬億港幣,摺合2176億美金的歷史最高市值。
我們曾經認為,這是受益於薇信這個社交媒體專案的快速發展和未來預期,也曾經測算出,其中包含的薇信估值約佔到40%左右,即薇信的估值高達800億美金左右。
4月中旬,薇信公開的全球使用者規模4.6億,其中華夏市場4.3億。彼時,後浪集團旗下開始獨立運營40餘日,從[丁當]親友版更名為[丁冬]的移動社交軟體,公開的使用者規模是3.5億,仍處於追趕態勢。
自6月26日,丁冬公佈[小程式]以來,薇信與丁冬之爭已經完全逆轉。據我們掌握的資料,截止8月底,薇信全球使用者規模5.2億,其中華夏市場僅為4.5億。
截止8月底,丁冬使用者規模已達4.6億,在華夏市場首次超過薇信,而且這款社交產品目前尚未走出華夏市場。
我們認為,這歸功於丁冬團隊相當進取的態度,[丁冬小程式]在華夏廣受商業機構和消費使用者歡迎,讓丁冬迎來了爆發式的使用者增長。
同期的薇信,在華夏市場使用者增長几乎陷入停滯狀態,5個月新增使用者僅有2000萬人,而丁冬的使用者增長是薇信的5.5倍。
[丁冬小程式]成為移動社交領域的殺手級應用,後期依然會助推丁冬擴大領先優勢。
我們認為,華夏這兩款移動社交應用競爭格局已經發生本質變化,而且難以逆轉。
毫無疑問,為鵝廠控股貢獻了70%利潤的遊戲業務,依然保持著絕對的優勢,但薇信估值的優勢已經失去。
我們認為,鵝廠控股包含的薇信估值應當大幅下調40%-50%,即最高400億美金。
考慮到4月中旬以來,鵝廠控股總市值已經回落22%,約合478億美金,其中已經體現投資者看空薇信的部分預期。
我們的結論是下調鵝廠控股評級從[增持]至[中性]……”
這其實是一份相對看空鵝廠股票的賣方研報。
看完這份研報後,楚陽點了一根菸,覺得挺有意思。
滙豐銀行有投行業務,一直以來密切跟蹤鵝廠控股,極力看好。這是滙豐銀行投行部門首次看空鵝廠,邏輯也很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