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飯,又認識了很多人,多是本地商界知名人物。
飯後,楚陽與曾發貴在酒店喝茶聊天,曾發貴問起楚陽今天提交的提案內容,楚陽便詳細解釋了一番。
曾發貴一拍大腿:“這個提案好啊,咱們一直在說虹陽是一座科技之城,這幾年的兩會,還沒幾份有關科技產業發展,內容紮實又有點份量的建議或提案。你這份提案有電子版嗎?”
楚陽道:“有,在手機上。”
曾發貴馬上給報社兩會報道組打電話,很快,負責聯絡政協的兩個記者,日報的胥勇和都市報的劉芳都趕來了。
楚陽將提案的電子版發了郵件給兩個記者,然後跟兩人交流了一陣。
跟著,兩個記者又忙著去趕稿子,成稿後,還要發給楚老闆過目,政協宣傳組也會審稿。
報社能重視這份提案,並將它宣傳出去,楚陽還是非常歡迎的。
安排完這些事,曾發貴笑道:“這次維民部長代理市長之後,市裡肯定會更加重視科技產業的發展。”
楚陽詫異道:“維民部長要上了?”
曾發貴更詫異:“這事你都不知道?”
楚陽笑道:“我還真不知道,不過,這是一件大好事啊,維民部長是一個很有進取心的領導,工作雷厲風行。”
曾發貴道:“是啊,他本是技術官員出身,年輕時在電研所,後面又去區縣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做副市長時,分管的也是科技這一塊。”
楚陽也很高興,陳維民如果上任市長,是真有可能推動他設想中的資料港規劃建設。
未來,如果引入幾家大型的網際網路企業,在虹陽建設資料中心,加上有後浪傳媒的帶動,想象中的[西部資料港],就有望從理想化為現實。
2月13日,政協大會開幕,第二天,便是分組討論,楚陽被分在第三組。
上午9點半,分組討論剛進行不到半小時,陳維民進來了,讓楚陽稍感意外。
此時,都還沒輪到楚陽發言。
第三組,以科技界的委員為主,也難怪陳維民要參加這個組的分組討論。
陳維民坐下20分鐘後,輪到楚老闆發言了,楚陽自然是聚焦他的[西部資料港]暢想。
“虹陽作為一座科技之城,20多年前,以彩電為代表的電子產業曾經獲得極大成功,但在2000年左右的資訊化大潮中,明顯落後了,迄今還沒有一家以資訊化或網際網路為核心的大企業。
這十多年來,網際網路發展很快,過去以全球資訊網為主導,PC迅速普及,寬頻產業發展很快,然後誕生了一批網際網路巨頭,一直在高速成長。
那個時代,虹陽錯過了,因為虹陽在地理位置上處於明顯劣勢。